呂紹煒專欄:前瞻千億豪擲高市,踩上「贏家的咀咒」?

軌道建設難生難養,便看到補助可能成為贏家的咀咒,圖為高雄輕軌區。(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日前有關前瞻計劃的討論與爭議又出現,這次是說前瞻計劃高雄市從中央拿了1265億,相較之下台北市只有區區184億元,這是把錢都給同黨自家人的「幫派政府」,還是框正長期扭曲的重北輕南又吵將起來。

不過,大部份都忽略了真正的問題─金額不是問題,有需求有效益,千億又何妨?真正的問題在項目─軌道計劃占比如此之高讓人心驚不已。

前瞻計劃還是錢坑計劃?綠營5縣市豪取4成補助

前瞻計劃是蔡英文第一任期的重點計劃,計劃項目是由各縣市地方政府提出需求與申請,再由中央審核通過納入計劃並給予補助。中央編列的特別預算總金額8824億元,其中近半的4241億元屬軌道建設,前瞻的總經費在把地方自籌款加上後就成為上兆的大計劃,當時被外界批評是「錢坑建設」。

而中央對地方的前瞻計劃補助款5358億元,民進黨執政5縣市囊括近4成經費,高雄市獲得1265億元高額補助。雖然民進黨強調依計劃與需求分配經費、不是依「政治與顏色」分配,也有指南部經費多是扭轉過去的「重北輕南」等。

但再怎麼說,綠營執政5縣市拿走4成經費,說「毫無政治考量」,大概無人相信;而高雄市取得千億高額補助居各縣市之冠,當然也與當時高雄市長是綠營一姐陳菊有關─這裡不妨腦補一下,如果前瞻通過時高雄市長是韓國瑜,能拿到多少補助?對天龍國而言,更不幸的是當時台北市長是已與綠營「翻臉」的柯文哲,拿不到太多經費、甚至比當時尚屬綠色執政雲林縣、嘉義縣還少,「實屬必然」。

說到這裡,還有人認為「沒有政治與顏色考量」嗎?

高雄千億前瞻補助75%用在軌道建設

不過,高雄市拿了千億前瞻經費,問題不大,問題大的是這些錢多用在軌道建設上。高雄市現在推動、屬前瞻計劃中的軌道計劃有岡山路竹延伸線(一階)、岡山路竹延伸線(二A階)、都會黃線,總經費1671億元,中央補助947億元,占前瞻補助款中近75%。

行為經濟學的先驅、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Richard H. Thaler)曾提出一種理論(或說法)叫「贏家的咀咒」,這也是他1992年出版書籍的書名(The Winner's Curse),原始的案例是指例如拍賣場上得標的金額,往往遠超過此物實際的估價,因此得標者的「贏」最後反而是「輸」;在企業併購案例上也時常出現這種情況。

高雄市狂吞千億前瞻補助且多是軌道建設,很可能符合「贏家的咀咒」情況,因為軌道建設是「難生又難養」。難生是因為蓋捷運不是蓋公路,一來其土木、機電、軌道、電腦等界面複雜,而公路雖也要後續養護,但單純簡單太多了。二來捷運造價極高,1公里造價從40、50億到百億元不等。難養則是捷運要有龐大的營運團隊與成本,要賺錢很難,更糟糕的則是變成一個財政黑洞,柯文哲曾以「虧到不省人事」形容之。 (相關報導: 風評:前瞻軌道建設的夢醒時分 更多文章

運量估計成吹牛比賽,財務難平衡

高雄捷運計劃就有此「潛力」,因為地方政府毫無例外的是在爭取經費時,高估運量與需求、低報造價與營運成本,例如高雄捷運在30年前提出時,預估的運量是每日50萬人次,實際上通車15年後,去年平均日運量只有12.6萬人,疫情前最佳的情況日均量也是18.7萬。再如高雄輕軌,2013年提出計劃時預估每日運量8萬人,但通車幾年下來,去年日均運量只有1.3萬人。為了讓計劃通過、取得補助與預算,運量估計時常變成吹牛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