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西班牙大選看歐盟對美國心猿意馬

2023年7月23日,西班牙舉行國會大選。(美聯社)

本來西班牙大選在今年12月,但是社會黨出了點事,怕影響未來選情,現任總理Sánchez 就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希望可以投機取勝。西班牙最大的政黨是偏左的社會黨,現任總理Sánchez 。第二大政黨是偏右的人民黨,領袖Feijóo,他挑戰Sánchez。另一大黨,極端右翼政黨是聲音黨Vox,它是人民黨的伙伴,兩個右派政黨足以組織聯合政府。

選舉結果人民黨獲勝,但是想不到聲音黨席次意外大幅滑落,兩黨聯合仍不足以組織聯合政府。社會黨雖然淪為第2,但席次仍有增加,雖敗猶榮,Sánchez也宣佈某種勝利,正在聯合左翼小黨,企圖組成聯合政府,奪回總理位置。目前新政府仍然懸而未決。

2023年7月23日,西班牙舉行國會大選,人民黨在本次選舉中獲得微弱多數,無法自行組閣。(美聯社)
2023年7月23日,西班牙舉行國會大選,人民黨在本次選舉中獲得微弱多數,無法自行組閣。(美聯社)

對美國來説,右翼的人民黨領袖Feijóo執政,固然是個夢魘,因為右翼主張退出歐盟,退出北約。但是左翼的現任總理Sánchez對美國一向是陽奉陰違,譬如前年,美國下令北約的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都派軍艦來南海向中國示威,Sánchez就派出一艘19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帆船,來嘲弄拜登。俄烏戰爭開始後,拜登要歐盟各國援助烏克蘭。 Sánchez一馬當先,承諾送烏克蘭40輛豹2坦克,外加幾百輛裝甲運兵車。結果只給了幾門砲,一輛救護車,其它的就不給了。難怪烏克蘭的澤倫斯基大罵Sánchez是國家騙子。所以任何一方組成聯合政府,美國都指揮不動。

德國傳統兩大政黨為偏右之基民盟/基社盟(CDU/CSU)與偏左之社民黨(SPD),這兩大政黨長期以來因為相對溫和而受多數選民支持,二戰以來輪流執政。 1980年成立偏左的綠黨,是以環境保育,反對核能為核心政治主張的新型政黨、1948年成立偏右的自民黨、2013年成立偏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都在迅猛崛起。多頭政黨,未來政局不穏可以預見。

德國有美國駐軍,算是歐盟的頂樑柱,目前德國總理蕭茲(Scholz)是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聯合組閣執政,內閣有偏左有偏右的雜亂組合,總理和內閣部長之間的言論互相抵觸,所以政府脆弱,施政乏力。而且軟弱的蕭茲自上台以來,跟隨美國的意圖,提高軍事預算到達GDP的2%、積極支持烏克蘭,表示將會提供幾十輛豹2坦克及許多重裝備、跟隨歐盟制裁俄羅斯的能源,使德國陷入能源危機、北溪管道的爆炸事件不敢吭氣,更讓德國人感到極其的憤怒。今年年初的柏林地方選舉中,執政黨的慘敗,就說明了蕭茲早已失去民意支持。而且德國經濟正在滑坡了,2023年GDP估計下降 0.2%,動搖德國在歐盟的經濟地位。面對2025年的大選,德國政局必然面臨重大改變,美國掌控德國愈加困難。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美國白宮不樂見賴清德當選─民進黨不願面對的真相 更多文章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法國是歐盟唯一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歐盟的強國,自2017年馬克宏(Macron)擔任總統以來,起初大致追隨薩科齊(Sarkozy),與美國維持和睦關係,但2021年的 AUKUS 搶奪法國濳艇合約事件,法國召回駐美澳大使,使美法關係一度緊張。 2022年馬克宏連任總統,今年4月訪華以後,大有回到希拉克(Chirac)路線,走向戴高樂(de Gaulle)主義的氣勢,屢屢發言抵觸美國,而且說出了「成為美國盟友並不意味著成為附庸」,反對北約考慮在日本開設聯絡處,拉近中法關係,都讓美國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