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秦剛、火箭軍及不透明的中國政治

中國被消失的外交部長秦剛。(美聯社)

 

近期出現了圍繞秦剛及火箭軍高官的各種傳言,是因為中國政治不透明的特性,外界只能從蛛絲馬跡中分析和查看。這種政治的不確定性對生活於其中的人來說絕非好事。

 

關於秦剛被免外長一職的一個流行說法,是他和火箭軍的涉密案有關。後者也只是坊間的一個猜測,緣於火箭軍司令李玉超一個月前未出席解放軍一次會議,坊間傳言他是被帶走調查。除了涉密的說法,流傳的還有貪腐一說,指火箭軍的貪腐案是一個窩案,牽連到戰略支援部隊,乃至傳出火箭軍副司令吳國華因此在本月6日自殺。吳是否自殺外界並不確定,不過,官方已於日前證實,他確實在20天前病亡。同樣病亡,但卻3個月後官方才公布的,還有中央警衛局局長王少軍。

 

這些事情幾乎都在同一時間發生,難怪輿論會出現各種版本的猜想。中國政治,尤其是關於官員的動向,的確稱得上是一道世界級謎題,官方基本不會透露什麼有用的消息,這就導致各種傳聞滿天飛。當然,對多數人來說,不管傳聞多麼離奇,萬變不離其宗,都會把它們歸結於內部的權力鬥爭。這是人們看待官場政治、分析中國問題已經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式。

一切問題都歸於政治問題

在很多時候,此種觀察和認識中國政治的方法和思維模式並沒有錯。在一個政治主導甚至統領的國家和社會,一切問題最後都可以歸之於政治問題,比如,貪腐問題可以用政治方式來處理,一個官員上面如果有保護傘,特別是跟最高領導關系好,他的貪腐就可能不成為一個嚴重問題;病亡同樣可以作為政治問題來處理,該不該公布消息,什麼時候公布消息,在多大範圍內公布消息,都是有考慮的,要為政治服務。

因此,流行於中國官場的是八卦,能夠接近內幕的人往往被外界看作消息靈通人士。這種情況當然不是習近平上台後才出現的,甚至也不是共產黨統治中國後才有的。中國傳統政治講究神秘性,百姓不能參與政治,政治只是官員最多擴展到商業精英的遊戲。既是遊戲,就讓其他的參與者對自己了解的越少越有勝算。換言之,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本身帶有封閉的因子,公開性、透明性差。

「永不叛黨、保守黨的秘密」

中共的主政將傳統政治文化的此種劣根性進一步「發揚光大」,中國政治特別是人事政策等在共產黨執政後,變得更加不透明,從而養成了人們從蛛絲馬跡去察看和分析事情背後的習慣。眼前所看到的現象,或者官方透露的情況,並非事實或真相,要探尋事實或真相,就得抽絲剝繭般花一番功夫溯源「考古」,往往還不得要領。中共似乎有意看人們這樣做,覺得是一種「樂趣」。比如,倘若一個官員有段時間在他該現身的時候沒有現身,或者,毫無預警或沒有正當理由缺席一場重要的活動或會議,那麼外界會條件反射般認為,這位官員一定出了問題。於是,針對該官員的各種傳聞就不脛而走。如果官方繼續保持緘默,越使得外界認為他有問題,而且問題還很嚴重。秦剛和火箭軍的事情,就是這麼傳播開的。 (相關報導: 中國外長異動》布林肯盼與王毅互動良好 台灣外交部:對秦剛這行為記憶猶新 更多文章

東風-31。(翻攝《202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戰鬥序列》報告)
東風-31。(翻攝《202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戰鬥序列》報告)

中共政治的不透明,除吸收了傳統政治的養料外,同中共革命黨的本質、秘密起家、黨內嚴格的等級制分不開。革命黨本質上強調要保守革命的秘密,對黨要忠誠,因為過去的革命基本上是在秘密狀態下開啟和進行的,如果沒有對革命和黨的忠誠,很難成功,因此,當革命黨執政後,在國家政治中也拒絕公開性,以革命黨的邏輯看待和從事公共治理。中共至今在入黨誓詞中還有「保守黨的秘密」一條,並要求「永不叛黨」。等級是一種特權,不同的等級享受不同的待遇和福利,從高等級對低等級,或者從上對下而言,乃需要保守他們等級特權的內容,不能讓低等級的人知道得太多。故等級制越嚴,越要求不能對社會和大眾公開特權等級的內幕,否則會引發社會對特權階級的逆反和仇恨心理。革命黨的本質加上等級制,就強化了中共體制的不透明,在國家的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能保密的就不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