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到北市一半,竟養出4家獨角獸!國土小、資源少,愛沙尼亞如何扭轉劣勢驚嘆全球?

看起來古樸的不知名歐洲小國,人口還不到台北市的一半,甚至二戰後窮到一無所有,到底如何成功翻身、吸引眾多人才,並讓全世界都驚豔其高度數位化的成就?(圖/pixabay)

乍看之下我們或許只看到一個古樸的小國,但在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愛沙尼亞已經用網路歡迎全世界當他們的公民,甚至培育出四隻家喻戶曉的獨角獸新創,他們不因身為小國就限制了視野與事業版圖,因為「人才」才是他們翻身的最大本錢。

走進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的古城區,映入眼簾的是中世紀風格的建築,腳下踩著的是歐洲國家最常見的石板路。波羅地海三小國之一的愛沙尼亞,南鄰拉脫維亞,東接俄羅斯,人口只有少少的130萬——不到台北市的一半。

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的古城區,映入眼簾的是中世紀風格的建築,腳下踩著的是歐洲國家最常見的石板路。(圖/shutterstock)
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的古城區,映入眼簾的是中世紀風格的建築,腳下踩著的是歐洲國家最常見的石板路。(圖/shutterstock)

在古樸歷史建築的背後,這個國家從2005年起就推行線上投票、95%的公民透過網路報稅、小學就開始推行程式教育,乍看之下我們或許只看到一個古樸的小國,但在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愛沙尼亞已經用網路歡迎全世界當他們的公民,甚至培育出四隻家喻戶曉的獨角獸新創,他們不因身為小國就限制了視野與事業版圖,因為「人才」才是他們翻身的最大本錢。

戰後幾乎一無所有,愛沙尼亞用數位化重新定義自己

小國翻身的秘密,答案就在過去的歷史中,愛沙尼亞跟台灣一樣,缺少豐富的天然資源、國土又小,過去曾被瑞典、德國、俄國殖民,二戰時被蘇聯併吞,後來隨著蘇聯解體,1991年愛沙尼亞才得以獨立。

要知道,蘇聯垮台後的愛沙尼亞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沒有電話線,因為國家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國家整體政治也必須從零開始,整個國家幾乎是一無所有,不過正因為如此,愛沙尼亞才有機會可以好好思考未來該走向何處。

蘇聯垮台後的愛沙尼亞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沒有電話線,因為國家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國家整體政治也必須從零開始,整個國家幾乎是一無所有。(圖/shutterstock)
蘇聯垮台後的愛沙尼亞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沒有電話線,因為國家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國家整體政治也必須從零開始,整個國家幾乎是一無所有。(圖/shutterstock)

當時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內閣團隊,倡導單一所得稅、自由貿易以及私有化,讓企業得以快速成立,愛沙尼亞用數位化重新定義自己,不必受限於舊有的體制與技術,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1年有超過1.4萬間新公司在愛沙尼亞註冊,光是首都塔林的商業樞紐Tehnopol,就有超過150家科技公司,高科技產業佔愛沙尼亞GDP約15%。

僅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困境中重新站起,人口僅130萬的小國就誕生了Skype、Playtech、TransferWise、Taxify這四家估值十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P2P 國際匯兌服務Transferwise共同創辦人辛瑞克斯(Taavet Hinrikus)認為,正是因為愛沙尼亞國內市場小,因此新創也不得不將市場放眼全球。

開設全球首座「數據大使館」,數位政府不怕被攻擊

愛沙尼亞的創新思維從小處就能觀察,當台灣的選舉還停留在紙本選票時,2007年的愛沙尼亞,就已經成為第一個在大選中採用網路投票的國家。只要有數位身分證,不論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參與投票,以2014年為例,當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有三分之一的選民透過網路,在98個不同的國家遠端投票。 (相關報導: 一間小新創竟打趴Uber!成立不到5年、CEO只有24歲,他證明資源少也不必怕跨國大企業! 更多文章

另外,愛沙尼亞也提倡資訊透明,全面推動E化政府,將大約99%的政府資料都上傳雲端,民眾除了可以查看政府資料,內閣也因為受惠於無紙化流程,每週平均開會的時間從5小時,縮短到約90分鐘,因為政府公文全面電子化,民眾如果要辦理業務都可以直接上網填表申請,不必再浪費時間親自前往以及填寫紙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