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好文:如果世界失去了霧

阿里山茶園景觀令人心曠神怡。〔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0723週報

午安,

走走今天只想說,真的,好熱呀⋯⋯。


【台灣】如果失去了霧

歐洲地鐵軌道熱到融化、美國每天數十場野火……壟罩北半球的恐怖熱浪不停提醒著氣候變遷的存在,這些洶湧變化破壞自然的速度更是難以想像。台灣擁有的生態瑰寶「霧林帶」(高海拔高水氣的亞熱帶森林帶)該怎麼抵擋暖化?其中關於阿里山茶業的部分令走走最有感,茶樹對環境極為敏感,是氣候變遷首當其中的受害者。點入報導,看看台灣珍貴的高山茶產業面對哪些衝擊。

【中國】停貸公告

如果一個人花盡家中兩代積蓄、貸款數百萬元,卻沒有換來美麗的家,他應該怎麼做?中國數百個業主(屋主)的決定是:停止還貸。信用破產已經沒有關係,因為在銀行與建商罔顧契約鑽漏洞之下,業主繳著高額房貸卻等不到交屋。但全中國超過300個建案都變成「爛尾樓」,涉及金額可能高達2兆人民幣。端傳媒追蹤複雜的爛尾樓問題,掀開令人暈頭轉向的監管現況,也反映數千、數萬個被影響的家庭所承受的深深無力。

中國處置恆大的新方針:慢慢拆解,防止它轟然倒塌(圖/Jeremy Zhu@Pixabay)
中國處置恆大的新方針:慢慢拆解,防止它轟然倒塌(圖/Jeremy Zhu@Pixabay)

【香港】721事件三週年

3年前的7月21日,香港反修例運動出現令人極度不安的暴力場面:一群白衣人在地鐵元朗站守候、有計劃地攻擊穿黑衣的抗爭者與普通市民,儘管現場留下大量影像證據,警察卻把事件導向「鬥毆」、「自衛」,經過三年多數涉案人士仍未被拘捕,港府也被疑勾結黑幫。但在法庭之外,721戳破了法治表象,也成為許多人心中集體的創傷。在官方論述陰影下,香港獨立記者還是製作三週年回顧影片,正視並記住不被承認的傷。

【Herstory】新女子夜校

「新女子夜校」是覽表圖書室學員們自己取的名字,她們不想做「掃盲班」中的文盲,也不想侷限在「媽媽班」的母親身份,生於艱困時代、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的中年女性來夜校,正是想把握成為「新女子」的機會。特別的是,夜校老師的學歷可能也只有初中,可是更能理解學員因不識字而遇到的困境。這是個典型勵志故事,女性活到老學到老、互助扶持,但也是許多鄉村女性在無奈人生中找回自我的生命史,讓走走看得幾度泛淚,推薦給你們。:)

學員們在上課 ©覽表村圖書室(截自內文)
學員們在上課 ©覽表村圖書室(截自內文)

【一個點子的誕生】生出好報導

  • 在場 - 《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如何「長一個故事」?

本周想分享的好點子不是新發明或新設計,而是「好報導點子」的產生過程。訂閱走走的人想必都很愛好閱讀,但一篇好的報導內容究竟是如何發想、採訪與寫作出來的呢?透過優質媒體報導者總編輯的分享,我們可以一窺好報導的成形過程需要考慮那些面向,媒體、記者與編輯各自的角色又是什麼。對新聞工作感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 (相關報導: 一週好文:求生的詩 更多文章

(左起)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Matters Lab及「在場」獎學金發起人張潔平於飛地書店合影。(照片/Matters,取自內文)
(左起)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Matters Lab及「在場」獎學金發起人張潔平於飛地書店合影。(照片/Matters,取自內文)

【社群熱議】火佛修一心薩嘸哞

台灣恐怖電影《咒》在Netflix榮登排行冠軍,海外觀眾也大受吸引,相關討論也非常豐富。電影是否恐怖,每個人的標準不同,但片中描述邪教信仰,豐富的民俗宗教背景也相當具有意義。走走分享的這篇文章詳盡描述了片中涉及的神祇參考來源,以及相關故事的文化意涵,可能有微微爆雷,但非常推薦搭配電影對照觀賞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