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比爾蓋茲的粉絲,在看這部Netflix紀錄片「蓋茲之道:疑難解法」之前,我對他的理解,也僅止於「Microsoft、有錢人、基金會」而已,會看這部影集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但看完後便喜歡上了這個人,他是如此的有智慧,同時又發揮能力和影響力,關懷著世界。身為設計人,在當中看到了好多好多和設計相關的部分,算是意外的收穫吧!我整理出了三點,身爲設計師,可以從影集中學到的三件事:
1. 學習設計思考流程2. 閱讀的重要性3. 保持好奇心
和比爾蓋茲學設計思考流程
這部影集總共有三集,分別講述了三個他嘗試解決世界性問題的故事,同時也穿插著它和家人、朋友、同事、伴侶間的相處和關係。
1. 設計出不需要管線的馬桶,改善低度開發國家的衛生環境
在第一集中,蓋茲讀到一份報告「每年有300萬的兒童死於下痢」。對於出生在已開發國家的他而言,是無法想像的。從小到大,他從沒聽說過身邊有任何人是死於下痢的,於是他開始著手調查這件事。他們發現,在一些國家,雖然有蹲式馬桶,但並沒有沖水裝置,也沒有管線連接到污水處理廠,充其量那個馬桶只能算是一個洞。也因此,排泄物會不斷累積,滿到洞口。於是大家乾脆不用馬桶了,直接將排泄物往河裡倒,但同時,他們飲用河水,孩童也在河中玩耍,因而染上下痢。蓋茲找了各領域的專家來一同構思,也舉辦了比賽,讓各方好手一起來發想解決辦法,參賽者們製作了各式各樣不需要電力或拉管線的馬桶原型(Prototype),而工程團隊也開發出了不需額外能量或水源的污水處理器,甚至能將污水轉變成飲用水。他們成功將一些開發出來的馬桶帶進了低度開發國家,也成功在卡達設立了污水處理器,能夠處理全城1/3的糞便污泥,並提供當地乾淨的飲用水。
2. 看蓋茲如何利用設計思考流程,解決問題
在第二集和第三集中,他面對的則是小兒麻痹和全球暖化的棘手問題,同樣非常精彩。每一集中,都可以看到蓋茲是如何去發現問題,並且邀請各領域專家,到當地做田野調查,或是從書籍、文獻中進行調查和分析,提出假說,並且實際製作出原型,進行測試等。這不就是設計師們一直在推行的「設計思考」的流程嗎?
3. 企業家還是工程師?我說他是個設計師。
說到比爾蓋茲,許多人應該會將他定位為企業家,或是工程師、技術開發者。在片中,他被問到:「很多人說你是一個技術瘋子,想憑技術解決一切問題,你怎麼看待這種批評」,他回答:「我只擅長這個,我只有『技術』這把錘子了。」但在我心中,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設計師。 (相關報導: 從迪士尼執行長的領導課到教你怎麼放下,14本比爾蓋茲夏季書單、6部影劇,不怕鬧書荒! | 更多文章 )
閱讀,閱讀,閱讀!
在整部影集中,可以看到非常多蓋茲在讀書的畫面,可以知道他非常喜歡閱讀,也常常在他自己的網站上推薦大家好書。即使現在年紀不小了,他還是不斷地在吸收知識,完全體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透過閱讀建立大腦資料庫而我也相信讓他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於閱讀。閱讀各種領域的書籍,讓他能在遇到問題時,從大腦的資料庫中去搜尋可能有用的解法。設計師普遍被認為,不論是運用邏輯或是創意的思考模式,應該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雖然聽起來有點抽象,好像不太知道要怎麼練習,但我認為透過閱讀,不斷吸收新知,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