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近來聲勢持續看漲,頗有漸入佳境之感,尤其在20-39歲青年族群的支持度經常維持領先,但60歲以上的熟齡族群的支持度卻始終不佳!導致柯文哲一直撕不掉「沒有老人票」這個標籤。輿論最常拿來批評的是他第一任市長上任隔年就停發1,500元的重陽敬老金,導致他當時的支持度暴跌15%。但事實上,柯P在市長任內延續或新增的多項老人福利政策,其補助金額甚至早就遠遠超過敬老金的1,500元數倍。
柯文哲在2018年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說明他決定停發敬老金,是因為各縣市每逢選舉就競相加碼敬老金又不排富,已經成為齊頭式的買票政策,且隨著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這筆開銷會越來越多(以北市為例,2014年時為7億元,如繼續發放,到2022年將增加為13.5億元)。因此,柯力排眾議停發不排富的敬老金,但仍維持發放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的敬老金,使經費支出從每年7 億元降低到3,700多萬元。
其實,監察院在2019年也針對各縣市發放重陽敬老金一事提出調查報告,指出各地方政府從2011到2018年持續發放「中央法定以外老人福利現金給付」的現象日益嚴重,核發金額從48億元成長至89億元,核發人數從286萬人增加到368萬人,許多財政狀況不佳的地方政府仍長期發放不排富的敬老金,形成沈重的財政負擔,甚至可能排擠到其他更重要的老人福利經費。
僅憑停發不排富的敬老金就武斷地說柯文哲不重視老人福利,實為大謬不然。因為醫生出身且同為超過60歲的「阿北」,更希望建立的是一個真正能促進老人身心健康,全面且具長期效益的老人福利系統,這才是高齡化社會應努力規劃的事,如同柯一再強調:「不要因為短期選票利益而犧牲人民長期利益」。我們不妨大略盤點一下柯在市長任內推動的老人福利政策(詳如附表):
1.老人共餐每位60歲以上長者每餐補助50元(中低收入戶或低收入戶身分之長者則補助100元。)。
2.65歲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自費約1,500元)。
3.設定稅率20%以上的排富門檻後,仍有近9成享有老人健保補助,每月最多826元。
4.敬老卡每月480點(等於480元,可用於搭乘捷運、輕軌、公車、YouBike、貓纜,並可免費使用台北市12區運動中心游泳池等6項設施)。
5.其他與老人健康與長照相關補助,包括臨時看護費用補助、長照整合服務、樂齡學堂、老人長青樂活遊台北、健康醫療服務(公費疫苗、健康檢查與保健服務、假牙補助、失智症篩檢)等。

柯文哲一再強調「理性、科學、務實」原則,從這邊我們也很清楚看到他的老人福利政策的施政重點: (相關報導: 曝郭台銘全代會發文「一箭四鵰」策略 學者示警:最終就是保送賴清德 | 更多文章 )
第一,重視老人福利補助的實際效應。柯文哲曾說敬老金是「一次性消費」,許多老人家領了錢可能存起來或給兒孫花用,對於老人本身效益有限。反觀包括健保補助(不讓小病因繳不起健保費變大病)、強化長照服務、敬老卡、老人共餐、老人樂活旅遊補助、樂齡學堂(如:學習使用3C和新生代保持連結)等多項老人福利措施,都是在鼓勵與協助老人「走出去,動起來」,而增加並擴大補助老人共餐更在落實「近鄰勝遠親」,發揮即時性的社區互助關懷,也藉機教育個人的健康管理與運動保健知識,讓老人福利進一步發揮「長健樂活」的積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