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疆大外宣」有效嗎?澳洲智庫:成功讓多數穆斯林國家保持沉默

2022年7月13日,習近平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與《瑪納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合影。(美聯社)

澳大利亞智庫20日發布研究報告,分析中國政府如何透過多重管道發動與新疆相關外宣,嘗試藉此影響各國政府與國際社會對其新疆政策的評價與新疆情勢的認知。專家告訴德國之聲,這些行動在兩個地方成效斐然。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週三(7月20日)發佈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中國共產黨正在利用科技、社交媒體和假訊息來宣傳有利於其新疆政策的消息,試圖藉此影響各國政府與國際公眾對新疆情勢的認知,而受影響最深的是中東與非洲。

報告作者張羽楊(Albert Zhang)與Tilla Hoja搜集了各種語言的資料,包含13301個Facebook帖子、6,780,809條推特和轉發,以及494,710篇媒體文章,並對中國政府的文件與發言和中國政府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布的聲明等內容進行分析。

報告指出,中共的大外宣行動成功地使各國政府、國際企業和民間社會組織對新疆議題大致上保持沉默,並阻止他們批評中共在人權方面的記錄和相關行動。報告寫道:「最值得注意的是,對新疆議題保持沈默的主要是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和非西方國家。在伊斯蘭合作組織的57個成員國中,只有阿爾巴尼亞和土耳其譴責了中共在新疆的政策。」

此外,中國政府運用假訊息和脅迫性的公共外交說服或脅迫一些受眾公開支持中共的新疆政策。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支持中共政策的國家大多在非洲或中東地區,而譴責中共政策的國家大多是西方國家或民主國家。

張羽楊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他們發現中國政府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採用了不同的策略和敘述方式。他說:「針對在擬定對中東國家與非洲國家的論述時,試圖利用這些國家人民的反種族主義和反殖民主義情緒來否認關於新疆人權侵犯的說法。北京把記者、學者或維權人士揭露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的事實,解釋為西方國家嘗試以右翼或白人至上主義來抹黑中國,以及西方國家嘗試干預中國國內的安全問題。」

他相信這些說法,以及中國與這些國家現存的政治和經濟關係,是說服中東和非洲政府官員的關鍵。相反地,中國在擬定對西方與民主國家的論述時,主要將策略目標定在轉移國際公眾對中共在新疆侵犯人權行為的注意力。他說:「中國在社交媒體上使用『那又怎麼說主義』『情感動員』或『情感脅迫』作為一種有效的策略。」

外宣行動在臉書成效最佳

另一方面,西方社交媒體公司也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來減輕中國政府透過其平台來進行大外宣的能力,這導致中國以新疆為主軸的外宣行動在臉書上比在其他平台上的成效更好。

例如,在互動最多的400個臉書帖子中,60.3%是由中國國家媒體和外交官發布的。在互動最多的1000條推特推文中,只有5.5%是由中國國家媒體和外交官發布的,4%是來自被推特封鎖的帳戶。報告指出,社交媒體數據顯示,中國政府與其附屬的實體可能正在透過假帳號來擴大其公共外交與傳播假訊息的能力。 (相關報導: 美國持續推進對台軍售,分析家批評:拜登政府忽視增強台軍戰力,甚至利用軍售干預台灣防務 更多文章

張羽楊指出,中國的信息操作之所以在臉書上會比較成功,可能是因為臉書上反駁中國新疆論述的聲音較少。他說:「推特是記者、維權人士和學者們分享新疆事實的首選平台。與推特相比,臉書上有更多來自中東或非洲的用戶,這也讓中國政府在臉書的行動更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