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大學學費收破億、教授一晚鐘點費賺破萬 在職專班背後的數字代表什麼意義?

在最高峰的2008到2010年間,全台每年都有超過6萬名在職碩士生,往後即使逐漸放緩,如今每年仍有5萬人之譜。(資料照,政大EMBA提供)

隨著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爭議因選戰引爆,在職專班的定位問題甚囂塵上,外界不乏「洗學歷」的批評,但在政治砲火之下,在職專班之於高等教育的角色到底是什麼?翻開教育部統計、各校預算書,現今台灣有超過5萬名在職碩士生,每年讓各大學動輒賺入上億元學費,甚至有教授一個晚上能領取超過萬元鐘點費,這一切數字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從廣告系畢業後,陳亭安追逐興趣走入美髮業。她開了自己的髮廊,也經營髮品加工、進出口,儘管專業知識已然上手,慢慢卻發現只把顧客的頭髮照顧好還不夠,要把髮品進口到國內時怎麼辦?加工後要怎麼運到國外?考驗一樁樁接著來,她於是在2年前考入台灣師範大學的國際時尚高階管理在職專班(EMBA),成為班上最年輕的學生,比鄰而坐的有美妝雜誌總監、服飾品牌執行長,年齡都落在40到60歲之間。

在職碩士生每年有5萬人,國立大學始終不少於3萬

入學後,每逢隔周的周末都要到校上課,整整2天從早上到晚,那時她創業已進入第4年,扛著業務到處跑雖然疲累,但她說這是時間上最合適的進修方式。

如今在台灣,還有5萬多名像她這樣一邊為事業打拚,一邊攻讀碩士文憑的在職學生。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隨著社會風氣逐漸轉變、國人對知識的需求提高,1990年代末期廣設大學風氣興起時,另一頭也掀起了回流教育的呼聲,台灣於是在1998年開始在職碩士專班制度,頭一年僅有8個系所招收225名學生。

豈料,這個需求遠比預想還要熱烈,在職碩班的學生人數往後2年連環翻倍成長為6000人、1.3萬人。熱絡的回流潮一路沒停過。在最高峰的2008到2010年間,全台每年都有超過6萬名在職碩士生,往後即使逐漸放緩,如今每年仍有5萬人之譜,尤其國立大學人數近年來始終不少於3萬,占整體6成左右。

20220718-SMG0034-N02-吳尚軒_01_大學在職碩班學生人數變化
 

「過去教育像是煙囪一樣,出去了就無法回頭。」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王麗雲回憶,20年前在職專班剛開放時,回流到校園的學生都已經在社會上經過一番歷練,擁有很強的實務能力,但他們過去沒有進修機會,而要工作情況下也不可能回來念一般碩士班,在職專班為很多人重新開啟機會,而以最終學歷來說,大部分人確實會以國立大學為優先。

當年立意良善制度如今卻惹出一身腥。由於過去不少政商要角,後來皆透過在職專班取得文憑,近年來在職班也不乏「洗學歷」的批評,尤其近年在高雄市議員李眉蓁、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兩起事件後,外界再度關注背後到底有多少利益交換。

然而在政治火花之外,在職專班對高等教育來說,到底又是個怎樣的存在? (相關報導: 高職、科大新生人數陸續被超車 升學主義之外還有什麼原因? 更多文章

政大在職專班學費收入達3.1億元,台大也有2.9億元

儘管像林智堅畢業於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李眉蓁就讀於中山大學亞太研究所,都是社會科學領域,但把整體數據攤開,目前台灣約5.2萬名在職碩士生中,學生人數最多者,其實是商管領域科系,占比超過3成,比第二、三名的工程、教育科系加起來都還要多,這其中還包括供主管階層就讀的高階經理人專班,即是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