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14)日應歐洲商會邀請演講,張忠謀維持過去公開演講的基調,從半導體的摩爾定律角度,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未來前景進行預估,他表示,中國政府雖然在半導體產業加大投資力道,政府補貼金高達100億美元,但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仍將落後台灣,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差距,不能只靠資金彌補,「問題在執行力,以及知識與經驗、人才的累積。」
2025年以前2奈米製程應該會上市
張忠謀雖然在上週宣布「裸退」,但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的先進製程研發,仍然高度關注,台積電今年已宣布在南科投資5000億元的3奈米製程,他很有信心,3奈米製程大約在2年內可以開發成功,儘管目前半導體界,對於3奈米以下製程,是否面臨「摩爾定律」挑戰,目前仍高度關注,但張忠謀樂觀認為,3奈米製程問世後,接著2奈米製程也會在2-4年內完成研發,「換言之,2025年以前2奈米製程應該會上市。」

張忠謀表示,半導體產業的創新,改變了絕大多數人類的生活,從iPhone等智慧型手機就可以看出,現在新興市場國家人民都有智慧型手機,在中國由於行動支付普及,沒有手機根本哪裡都不能去,某種程度上,半導體的創新已經改變人的一生。
張忠謀以夫人張淑芬為例,他說,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改變了他與張淑芬相處的模式,「現在,即使我與太太在一起,她90%的時間,都是在跟手機上的人聊天,不然就是閱讀簡訊與電子郵件,網路上聊天的人,甚至可能不是真人。
智慧型手機創新 改變兩性互動
智慧型手機創新也改變了兩性互動,張忠謀說,「2、30年前一般人沒有太多男女朋友,我個人在社交上不是很擅長,小學的時候沒有很多朋友,現在情況完全不同,有智慧手機人們到處有朋友,社群網站讓人們有很多男女朋友。」

半導體未來10年成長率 約4.5-5%
「我對未來很樂觀」,張忠謀說,半導體未來就像水泥、鋼鐵、麵包、馬鈴薯、稻米一樣深入一般人的生活,但是半導體產業的成長,會比麵包等產業要快。他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未來10年大約在2.5-3%,但是半導體大約是比全球經濟高出2-3%,所以半導體大約是4.5-5%,台積電如果表現超越產業表現,每年成長率應該會超過5%。
對於德商歐司朗代表詢問張忠謀,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何時可以趕上台灣?張忠謀表示,他不認為中國未來10年可以趕上,目前兩岸的半導體產業仍有5-7年的差距,中國半導體產業在政策扶植下,雖然會有很大進展,但台積電未來十年也將持續進展,二者的差距會維持。

差距不能只靠資金 還有執行、知識、人才等
張強調,中國政府雖然對半導體產業砸下很多資金,差距不能只靠資金彌補,問題還是在於執行,以及知識與經驗、人才的累積。
對於中國能否複製台灣30年前策略扶植半導體產業的經驗?張忠謀表示,中國經濟是一種「具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而中國半導體產業,又有特別濃厚的政府補貼,補貼規模大約有100億美元左右。

不過,張忠謀認為,如果有人問他,在市場驅動創新與政府政策驅動創新之間,何者較能能帶動經濟成長,毫無保留地說,自由市場驅動永遠會比政府工業政策要來的好,但他的說法僅適用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的確需要工業政策,才能趕上已開發國家,「台灣已經過了開發中國家的階段。」
與會代表詢問張忠謀,台灣是否為創新環境,張忠謀表示,台灣從文化與生活、商業習慣上,都不是一個友善的創新環境,不過我認為這個現況會改變,畢竟,世界各國提供創新的獎勵愈來愈多,世界各國為了營造創新驅動環境,都必須要改變,但是改變可能要花上數十年。
張忠謀:這輩子最賺錢的創新,就是創造「晶圓代工」
有人問他這輩子的最大創新為何?張忠謀說,他這輩子最賺錢的創新,在於創造了「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 (相關報導: 張忠謀退休》台積電捐贈柏克萊1.67億 創立第一筆技術創新講座學程 | 更多文章 )
高齡86歲的張忠謀,上週才卸下公司重任,很多歐商代表都好奇張忠謀養生之道,張忠謀說,他在1981年滿50歲的時候,有一天醒來,意識到自己老了,意識到如果再不做運動,可能老得更快,當時流行慢跑,所以他從當天開始養成慢跑習慣。有一天他看到《紐約時報》頭版,發現美國慢跑之父竟然死於慢跑的消息,「不過,慢跑還是我的運動」張忠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