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成跌大跤了?M17赴美上市「神秘喊停」震驚新創圈,這「3大隱憂」實在令人很擔心…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M17集團上週五IPO延後交易的新聞,讓整個新創圈都相當意外,特別是M17集團因緘默期無法對外發表聲明,更讓整個事件成了羅生門。在有進一步訊息前,可以先試著問問自己:「如果是你,你會投資M17嗎」?(圖/M17 Entertainment,數位時代提供)

全台灣新創圈引頸期盼,相距12小時時區外的紐約,黃立成與M17 Entertainment集團正式敲下IPO鐘響。不論股價高或低,都在台灣新創史上劃下一筆痕跡。

但M17集團的股價不開高亦不開低,直接「交易喊停」的情況讓新創圈都驚呆。

IPO兩小時後,仍沒有任何交易

台灣時間6月7日晚間9點30分,M17集團正式在紐約證交所敲鐘後,另一頭,台灣的M17集團公關也邀請台灣記者進行越洋連線,預計於當日晚間11點共同聯訪執行長潘杰賢及財務長顧尚修。

不過,在等待了半小時後聯訪卻遲遲沒有開始,最後M17集團宣布「紐約證交所的交易一直卡在10:08(紐約時間)無法交易」,也因為IPO並不算正式完成,相關人員必須緘默,記者們也只能就地解散,留下錯愕。

接著四天時間內,完全沒有人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外媒《TechCrunch》直接寫了「沒有人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也有陰謀論的訊息說道,由於完全沒有資金流入,才撤銷 IPO。而《工商時報》則揭露,IPO延後並不是系統問題,而是承銷商與投資人對於匯款銀行帳戶間有所誤解,才讓IPO的程序出現瑕疵。但當以此向台灣M17集團的內部人員求證,他們也無法確認真實性,讓一切都變成羅生門。

不過,就算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仍可以試著想想,M17這輛台灣直達紐約的新創列車,你敢上車嗎?

AppWorks共同創辦人林之晨:要以宏觀的角度觀察M17集團

對於M17集團赴美IPO,AppWorks的共同創辦人林之晨相當肯定。他認為紐約仍是全世界大聯盟等級的資本市場,只有強者才能加入同場較勁,台灣企業能夠在紐約證交所IPO,非常值得大家為他們鼓勵。

而許多人質疑17直播並沒有技術能力支撐,「打賞」的商業模式端不上檯面等。林之晨則以Twitter作為例子,很多人認為Twitter並沒有擁有獨特的技術,但仍對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有強大的影響力。更別說17直播能做到順暢的直播即時互動,自然有不弱的技術能力,才能將延遲壓在3至5秒內。

而從文化面來說,在17直播上面有上千名主播,有了新的表演舞台能夠跟人群互動,讓一群有天份的表演者能夠因此有了新的職業,傳統的媒體、演藝圈並不會給這些人舞台。

林之晨補充說道,過去這類型的網路展演舞台長期被西方把持,如果台灣有一個平台能夠以東方世界的思維來主導,也是一種權力的平衡。以宏觀的角度來說,M17集團的進程一定會遭受不少批評,但仍看好M17的前景。

(註:AppWorks為M17集團投資人之一。)

重新閱讀招股書:M17集團的三個隱憂

我們重新攤開M17的招股書,試著找尋一些蛛絲馬跡。

在IPO之前最大的疑問是,M17集團不斷下修募資的金額,從1億美元下修到6,000萬美元,每股訂價為8美元。這對投資人來說也許是個訊號,代表公司對於自己的前景過於看好,喊出的數字並不符合現狀。

M17集團在去年2017年營收為7,950萬美元,扣除成本、行銷與研發後虧損2,201萬美元。而今年第一季的成績,只能用「賺得多,燒得兇」來形容,營收3,790萬美元,虧損則為2,480萬美元,意思是 M17第一季就花了6,2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相對於M17手上握有的現金3,140萬美元,按照這個燒錢速度,可能需要強大的資金挹注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