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悲哉,恐要窮老才能提升老人勞參率

台灣高齡勞參率在增加中,那些二度就業者大都是迫於經濟壓力。(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日前包括國發會、勞動部等單位釋出國內勞參率低,特別是65歲以上勞參率低到個位數字,遠比鄰國低的訊息,引發外界關注,甚至有政府有意提高退休年齡的揣測出現。

務實的說,想太多了,在可見的未來,絕對不會有任何政府、任何官員敢動提高退休年齡的腦筋;但官員希望求助政策提高齡人口的勞參率,值得作也必須作。悲傷的是:高齡人口勞參率的提升已屬必然,且與「窮老」的關係恐怕更大,而這一天註定很快要來到。

日前國發會公布一份國內勞動力供需的推估,結果顯示到2030年時,台灣勞動力需求達1,303萬人,把國內就業人口加上外籍移工後,仍會出現40萬的缺口,換句話說,屆時台灣將面臨缺才問題。而根據官方的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台灣整體勞參率為59.2%,相較鄰國這個數字算是偏低;如果以年齡層來看,45至49歲還在8成以上,55歲至59歲就跌破6成,65歲以上更只剩9.2%。

要解決勞力不足,除了從國外延攬人才外,國內部份主要是提升勞參率,國發會特別提到中高齡就業專法及措施等,同時指出過去製造業注重勞力,高齡者難以繼續工作,但是數位化及自動化讓高齡者也可繼續工作。接著傳出勞動部擬鬆綁《就保法》的投保年齡上限、65歲以上可領失業給付等,鼓勵銀髮族續留職場。外界因此揣測這是為延長65歲退休年齡的「先聲」與預備動作。

先說延長退休年齡的猜測,應屬無稽之談,頗有「講一个影,生一个囝」的態勢。在可見的未來,也不會有任何政府、黨派、官員會去動這個腦筋,因為無人能跟全國超過千萬勞工作對。65歲的退休年齡,一來在國內行之多年,民眾在心理上早已接受,甚至多數人的退休年齡都比此早;二來這個算是國際最普遍的退休年齡。

對任何一個想延後勞工退休年齡的政府與官員,都該好好參考近來法國的案例:馬克宏政府要把退休年齡從62歲延後到64歲,結果招來數百場、數百萬人、烽火連數月的抗議。勞工反對、抗議的原因應該不必多解釋,因為這是人之常情─原本該退休享受生活(台式說法是「享清福」)了,結果政府硬要你多幹活2年,當然要翻臉。

但延後退休年齡,其實在道理上是站得住腳。一來現實上,退休基金財務惡化、甚至整體社會的扶養比等都變差,需要更多人工作與繳交保費;二來訂出這個65歲退休年齡的年代,平均壽命大概只有60歲左右,現在都已到81歲了;過去超過50歲就是「半百老翁」的老人家,現在60歲還活蹦亂跳、精神奕奕。只是不論延長退休年齡再有道理,也敵不過龐大的反對力量,在政治與社會面上幾無可行性;因此不必揣測、也不必擔心政府要延後退休年齡。

雖然不必考慮延後退休年齡,但政策上確實必須設法增加高齡人口的勞參率,白話文講就是要讓高齡者能夠、也願意回職場工作。 (相關報導: 2023勞保年金調漲,66萬退休族受惠!5大QA看懂哪些人被調高、何時入帳,每月最高多領逾1500元 更多文章

國內就業市場長期都有相當嚴重的年齡歧視,雖然法律上明文禁止「就業年齡歧視」,但實際上這種歧視無處不在,只是包裝在各種不同的理由與職場需求之下。企業甚至會在業務未緊縮、人力未過剩的情況下,以優退、優離方式讓年紀大、資深者離開,改聘年輕的新人,網上用語是稱「用新鮮的肝」。此外,在法令與政策上,對65歲的高齡就業者亦不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