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這個名字在武俠迷之間想必不陌生,這個過去由劉兆藜、劉兆玄、劉兆凱三兄弟共同經營的筆名,在2015年由劉兆玄獨挑大樑、重出江湖後,至今維持著一年一本新書的高效率,此外在題材上也屢有突破,此回最新力作《阿飄》中,不僅寫下鉤心鬥角的官場政治戲,更跨足科幻領域,寫起與外星人的「第三類接觸」。劉兆玄昨(4)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其實他以前是不愛看科幻的,這次還特地看了《星際效應》等電影來惡補,並了解到科幻作品的迷人之處。上官鼎的首部科幻創作,也恍如是劉兆玄的「科幻初體驗」。
歷史武俠→抗戰小說→走入科幻
談到是否一開始就打算寫科幻作品?劉兆玄說:「一開始就有了,是應觀眾要求要寫跟未來、科幻有關的。」他笑稱,有朋友就開玩笑說《王道劍》寫600年前的故事、《雁城諜影》是70年前的故事,《從台灣來》又寫了2014年的現代,再來一定要跳到未來。他說,自己寫過歷史武俠、寫過抗戰小說,所以有人問寫科幻的要不要考慮?寫的時候就想,也不妨試試看。
然而劉兆玄也坦承,「其實我之前是不愛看科幻的。」所以當時想要做點功課,就問祕書有什麼電影或小說可以參考看看,他們就給他看了《星際效應》,甚至後來還跑去找女兒問有收藏什麼電影可以看,連續看了好幾部片。

對此劉兆玄也說明,他在其中思考的是,想要寫幻想、天馬行空的東西,那有什麼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像「蟲洞」這東西,其實根本不存在,但大家都信了,他要找出哪些元素在一般讀者間,講出來大家可以接受。
中國於2016年9月啟用位於貴州的「天眼」,是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填充口徑無線電望遠鏡,而這顆聆聽宇宙訊號的望遠鏡,在《阿飄》中也有鉅細靡遺的描述。對於天眼基地,劉兆玄表示,他是有親身看過的,因為現在要對外太空釋放訊息會用到這個設備,所以在最初的設想中就是要讓它登場。
對於天眼的取材,劉兆玄說明,他認為這至少不是看個照片就可以寫,那時他剛好有機會去到貴州,便去前去參訪,並有聽過操作的講解,而對於核心、可能牽涉到機密的部分則沒有看過,「當然我也不想知道裡面的東西,其實這跟軍事也沒什麼關係。」
劉兆玄談到,天眼的使用機制,是天文學家可以寫計劃去申請使用,基本上是依照國際規定,只要登記、申請就可以用,並且會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調整機器,而附帶條件是結果要公開,甚至人也不用到現場,機器觀測到的東西就會自動傳輸到電腦上。
「天眼」收到幾百萬年前訊息
親臨現場後,劉兆玄也認為,見識過現場的氣氛後,寫出來的東西就不一樣了,而天眼除了是天文望遠鏡外,也可以接收宇宙電訊,並分析究竟是雜訊或者有意義的訊號,範圍非常大,可以到達宇宙邊緣,因此收到的訊息,可能都是幾千、幾萬,甚至幾百萬年前的訊息,這也讓他心生感嘆,感覺自己非常渺小。 (相關報導: 劉兆玄寫小說 揭露曾遭美國關注喊卡的「熔鹽反應爐」計畫 | 更多文章 )
而回到書名《阿飄》,即是鬼魂、幽魂的暱稱,對於為何會將鬼魂跟外星人連結?劉兆玄回答,他相信外星人是一定有的,因為有生命,就一定會有更高等的生命,只是還碰不到,但隨著科學進步,說不定有一天就會碰到,而阿飄的話,也是比較相信會有,但為何會做出連結?他解釋,因為外星人如果科技很高,可以神龍見首不見尾,又會飛的話,很容易就會讓人聯想到阿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