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閣揆劉兆玄推新作 科幻小說喻民主走到瓶頸

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筆名上官鼎,接受《風傳媒》專訪。(陳明仁攝)

曾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除了是政壇要角,在文壇上也是赫赫有名。「上官鼎」這個筆名,在60年代時由劉兆藜、劉兆玄、劉兆凱3兄弟共同擔任,寫下一個個武林豪俠故事,武俠宗師金庸更曾表示,在當時台灣前前後後500位武俠小說家中,他最欣賞的是古龍,第二便是上官鼎。

在闊別江湖數十載後,2015年,上官鼎的名號再出江湖,並由劉兆玄單獨扛下,年年推出新作。而繼《王道劍》、《雁城諜影》、《從台灣來》後,此回在全新力作《阿飄》中,上官鼎不寫江湖情仇,而是跨越古今,從西漢司馬遷寫《史記》跨越到現代台北,從辛亥隧道的靈異傳說寫到外星球的天外來客。劉兆玄昨(4)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暢談在這本新書中想講的,其實是個民主走到瓶頸的故事。

從台北穿越2000多年歷史

《阿飄》以司馬遷為將領李陵辯護、觸怒漢武帝為開頭,筆鋒接著一轉來到現代台北,資深政治記者邱守義在一場離奇車禍後,開始追尋神出鬼沒的鬼魂「阿飄」,才發現阿飄不僅現身辛亥隧道,還出現在立法院、總統府,甚至美國五角大廈,這撲朔迷離、看似靈異的現象,卻竟與2000多年前的歷史隱隱有所牽繫......

綜觀《阿飄》一書,開頭看似靈異,但實則為科幻小說。另外書中不乏如總統召開秘密會議、立法院朝野攻防的情節,儘管皆以虛構人物書寫,但過去劉兆玄多年闖蕩官場,更曾進入內閣核心,在此情況下寫政治戲是否會怕引人聯想?劉兆玄說,並不會,因其實根本就沒有這些人,他在做院長實是非常欣賞這些人。當院長是否辛苦?他認為當然會有壓力,但不會構成太大痛苦。

故事好看 要有真有假

劉兆玄認為,一個故事要好看的話,要有真有假,全是假的故事不好看,因為跟人、跟讀者的牽繫不夠,而全是真的的話,就會變成寫歷史或報導,他並舉丹‧布朗為例,指出像《達文西密碼》當中也參雜了很多的真實,此外,現在還有趨勢是真實裡面要加入專業知識。

劉兆玄也坦承,《阿飄》的寫作過程比較慢,修改的次數也比較多,原因是不論是不是真的,都要讓人覺得有點似曾相識,但又要比現實更讓人怵目驚心,這兩個條件加在一起就比較難,這些事即便是在真實的政治事件裡發生過,也要加入想像的部分。

20180604-前行政院院長、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筆名上官鼎,《阿飄》作者專訪,架上是他的畫作。(陳明仁攝)
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說,競爭結果必然有輸贏,然而輸贏不是說贏的那方把對方消滅掉,是要共同合作。架上是劉兆玄的畫作。(陳明仁攝)

民主政治土壤被侵蝕

對於書中傳遞的政治概念,劉兆玄指出,他並不是想寫台灣政壇負面的事情,是想表達台式或美式的民主走到很嚴重的瓶頸,不容易繼續走下去。

「這件事其實西方很多政治學家這幾年一直在反省,原因在哪?民主政治的施行要有個土壤,要有必要條件,而這條件現在正被被侵蝕。」劉兆玄談到,以前都會說要有公民,但公民是要有些條件的,此外還有很具體很客觀的事,比方說對社會上的很多狀況,其實並不是一或二、非黑即白,而是要有很多中間、多元的可能可以存在。 (相關報導: 劉兆玄寫小說 揭露曾遭美國關注喊卡的「熔鹽反應爐」計畫 更多文章

台「抄捷徑」學美 為得權分化社會

再者,劉兆玄說明,競爭結果必然有輸贏,然而輸贏不是說贏的那方把對方消滅掉,是要共同來合作,在政治上要節制使用權力的方式,如果無限制使用權力就會變獨裁。劉兆玄更直言,比起古代的獨裁,這種獨裁如果是選舉大勝的情況,就會變成是有民意背書的獨裁,而如果是旗鼓相當,最後結果就是一直空轉,這就是兩極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