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實務教授的馬凱碩,3日接受《風傳媒》專訪,馬凱碩過去積極鼓吹「亞洲世紀」的來臨,對於中國治理模式頗為肯定,他表示美國面對中國為首的亞洲崛起,未來10年可能會採取較強烈的手段,台灣在兩強之間應該避免「選邊站」,台灣在爭取國際生存空間過程,很可能因為獨派的聲音,被對岸認定為挑釁,「台灣爭取國際生存空間,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中國改善關係。」
馬凱碩:高度肯定中國治理模式,西方自由主義民主體制遭遇困境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日前應邀來台參加長風基金會「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學術研討會,馬凱碩卸任公職後曾擔任新加坡李光耀學院院長,個人著作包括《亞半球大國崛起── 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Has the West Lost Its Way?》、《大匯合:亞洲、西方與世界大同的邏輯》,都高度肯定中國的治理模式,主張西方自由主義民主體制目前已遭遇困境,西方國家對全球社會200年的霸權即將告一段落,應該與亞洲國家積極合作。
馬凱碩表示,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處境非常困難,他可以理解台灣社會參與國際社會的願望,但扁政府時代,台灣在爭取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做法上並不明智。
馬凱碩表示,台灣加入聯合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任何一個國家申請加入聯合國,都必須要經過聯合國安理會同意,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都可以否決台灣入聯申請,其他國家也不會投票支持台灣。

「台灣最大的錯誤是企圖改變現狀」
「全球地緣政治,就像一面牆一樣,這是小國無法改變的現實」,馬凱碩表示,人類腦部很複雜,但也非常脆弱,拿頭猛力撞擊牆壁,牆不會破,但人的頭會破,全球地緣政治對於台灣來說,就是一面牆,「台灣最大的錯誤是企圖改變現狀,如果是我,我會維持目前現狀。」
馬凱碩強調,台灣擴大國際生存空間,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激怒中國,馬英九時代兩岸建立互信基礎,台灣參加國際組織的機會自然比較大。
美中貿易關係惡化,會對亞洲造成衝擊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美中貿易關係惡化,是否有可能影響所謂「亞洲世紀」的來臨,馬凱碩認為,美中貿易戰不僅對中、美兩國不好,也會對亞洲造成衝擊,畢竟一台美國蘋果iPhone的零組件來自許多國家,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國家之間的依存度已經大幅提高。
馬凱碩表示,21世紀絕對是亞洲世紀,如果以購買力平價來論,全球最大經濟體是中國,第二才是美國,第三與第四名則是印度與日本,前四名當中,只有美國是西方國家,亞洲世紀早就已經開始。
「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區域在40年內讓8.5億人脫離貧困」
馬凱碩表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是已經是人類史上最好成績,在世界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區域在40年內可以讓8.5億人脫離貧困,這是很驚人的成績。 (相關報導: 從西方到後西方》「兩岸政策很難具象化」鄧恩:若有和平選項,台灣不該拒絕 | 更多文章 )
馬凱碩說,他認同英國政治學者鄧恩(John Dunn)看法,中國模式無法複製到其他國家,事實上,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交流過程,也從未試圖要輸出政治體制,中國當局也了解,「中國模式」對中國好,但不見得對其他國家也好,「中國不像美國,對於西方民主與市場經濟,有所謂的使命感(missionary impu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