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兆元謊言,台灣之恥——論離岸風電成本與產業

作者認為,只要政府首先願意正視既有2025能源政策實過於躁進,然後放緩計畫進度並建立公平競爭制度,讓一切回歸到商業行為的正途。(資料照,取自台電)

國外有句話:「it’s a million dollar question」,意思是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本文題目為兆元謊言,完全可譯為「it’s a trillion dollar lie」。個人很難想像世界上會有任何謊言涉及兆元騙局,但是這種騙術正活生生的發生在今日台灣。最高明的騙術是被騙的人渾然不知,「被賣了還替人數鈔票」,這也正在今天臺灣上演。

關心能源問題的讀者應該馬上會猜到個人要說的是「離岸風電」這一個大鬧劇、大騙局。本文不擬批判以每度5.8元風電取代每度0.9元核电,使每年電價暴增800億元此一蠢無比的政策,因為不少反核人士「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廢核。本文要檢討:即使退一萬步以風電取代核電,有必要以高於國際價格2-3倍的天價一次性釋出3.8GW的風場嗎?

下圖為彭博新能源財務中心(BNEF)近日出版報告中的圖:

圖一:圖中最上方紅色虛缐為台灣簽約20年之FIT固定費率:每百萬瓦小時199美元。1度是1000瓦小時,百萬瓦小時是1000度電,表示每度電0.199美元,5.8元台幣。(取自BNEF)
圖中最上方紅色虛缐為台灣簽約20年之FIT固定費率:每百萬瓦小時199美元。1度是1000瓦小時,百萬瓦小時是1000度電,表示每度電0.199美元,5.8元台幣。(取自BNEF)

圖中最上方紅色虛缐為台灣簽約20年之FIT固定費率:每百萬瓦小時199美元。1度是1000瓦小時,百萬瓦小時是1000度電,表示每度電0.199美元,5.8元台幣。同一張圖也列了許多其他國家決標價格,以與台灣相同2025年前完工的專案而言,丹麥、荷蘭、英國、德國等(有些或為FIP決標價)都只有台灣1/4,每百萬瓦小時50美元左右。GWEC2018年版的Global Wind Report 總結今年離岸風力開發價格為每度NT$2.52(70歐元/千度電),而在2030年完工之決標價會降為每度2.16元(60歐元/千度電)。

看到這張圖能不令人吐血?台灣不但比別的國家多付了2-3倍錢,在全球也必將成為笑柄,台灣將成為世界最大寃大頭。以目前決標價,20年間台灣將付給得標廠商(九成為外國人)2兆元購電費用,如果價格降為一半,可省1兆元,這可是驚天動地的大數字。

許多人指出蔡政府的決標價格過高,但蔡政府一再狡辯,聲稱國外價格低是因為外國政府已預先完成如環評、海底地質調查、聯外電網併聯等項目,因而大幅降低開發商投資風險與成本。

但真正原因是蔡政府參考了舊的資訊作為編列躉購費率之基礎,而未考量近兩年離岸風電技術突飛猛進,導致離岸風電成本大幅下降的事實。

導致近兩年離岸風電價格大幅下降有三大原因:

風機規模加大,約為以前之2-3倍,效率與可用率(容量因數)都有所提高,往年要2-3部風機才能提供的電力,現在一部風機即可供應,相對而言,離岸風電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海事工程作業大幅減少。

施工船舶專業及客製化,海事工程要十幾種不同的施工船舶,早年各型施工船舶並非專為離岸風電所設計,施工當然有所不便,但近兩年許多施工船舶乃是為了離岸風電施工所量身訂做,施工更有效率。

離岸風電工程已有十年以上的施工經驗,熟能生巧,離岸風電施工時程也大幅減少,工期大幅縮短。 (相關報導: 風評:中國競爭力排名超車,蔡政府只能喊「堅持改革」? 更多文章

以上三者為離岸風電成本大幅下降的主因,台灣正可利用國際上離岸風電技術進步而享受較低廉的發電成本。離岸風電最主要的成本是風機本身及海事工程成本,而不是蔡政府一再強調的一些非核心成本,因條件不同,台灣決標價格容或略高於國際決標價格,但決無可能高出2-3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