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廟裡的交易─想當皇帝心眼得多一點:《孺子帝》選摘(1)

「皇帝不會被殺死……真正的皇帝不會。」(示意圖/取自imdb)

太廟大殿寬闊而陰森,香煙繚繞,牌位都供奉在深深的壁龕裡,像是躲於陰影的捕獵者,但今天這些幽魂的威力失效了,一群人就在它們的注視下做出不敬之舉。

殿門敞開著──這是非常罕見的情況,每年也就兩三次─三十餘名太監與宮女排成兩行,堵住門戶。看他們的神情,像是即將被獻給大楚列祖列宗的牛羊,五名太廟禮官扁扁地趴在地上,嘴裡一個勁地唸叨,向鬼神乞求饒恕,他們不敢攔也攔不住這些闖入者。

兩名皇子並肩坐在小圓凳上,臉上沒有血色,上官皇太妃站在他們身前,伸手扶著一名小宮女的肩膀,聽取一位又一位信使的報告。

「三百多位大臣聚在楚陽門內喧嘩,門外還有大量百姓聚集。」

「大臣們已經衝進內宮,正前往太后寢宮。」

「一撥大臣不知從哪裡得到消息,直奔太廟來了!」

消息接二連三,皇宮似乎變成了戰場,四處都是敵人,越逼越近。上官皇太妃臉上不動聲色,面對任何消息都是簡單地嗯一聲,必須做出回答時就只有一句話:「皇帝屍骨未寒,太后傷心欲絕,大臣們應該多體諒一些。諸位嚴守門戶,太廟是祖宗重地,他們不敢衝進來。」

對這些消息,東海王顯然另有看法,每次聽完之後,都要用腳輕輕踢一下韓孺子,表示得意之情,但他不敢胡言亂語,那名捧匣宮女就站在他們身後,手勁奇大,東海王挨過兩拳之後老實多了。

天亮的時候,事態更加急迫,據說太后寢宮已被一群老臣包圍,他們跪在庭院裡放聲痛哭,哀悼數年內駕崩的三位皇帝,以此勸諫太后盡快交出兩位皇子,另一群大臣則衝到了太廟門外,同樣跪成一片,齊聲誦讀一篇文章。

東海王臉上露出喜色,將這視為自己的勝利,韓孺子心中則在尋思中常侍楊奉怎麼不見了,那樣一名勇猛的太監,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不會躲起來。

整座殿中,只有上官皇太妃還保持著完全的鎮定,命令其他人堅守門戶,對殿外的誦讀聲不做任何回應。

「外面的大臣在幹嘛? 祭祖嗎?」太監左吉問道,他一直留在皇太妃身邊,卻沒有分享她的鎮定,俊俏的臉比兩位皇子還要蒼白。

「這是一篇諫文,或者是檄文。」皇太妃輕聲道,又仔細聽了一會,「關東大水、北郡地震、長樂宮火災……他們以為天下陰陽失調、災害頻生,責任全在皇太后和我身上。」

「胡說八道!」左吉顫聲表示憤慨,「皇太后……還有沒有其他計畫?」

皇太妃搖搖頭。

「景耀和楊奉呢? 他們兩個不是信誓旦旦地說能夠勸退大臣嗎? 怎麼到現在連個消息都沒有?」

皇太妃連頭都不搖了。

殿外的誦讀聲越來越響亮,東海王的膽子隨之大了一些,低聲對韓孺子說:「其實很簡單,把我交出去,或者就在太廟裡立我為帝,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左吉跑到門口,躲在守門太監的身後向外張望了一會,又跑回皇太妃身前,「總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外面的大臣裡有幾位是我的熟人,讓我去跟他們談談,或許能讓他們先退出太廟。」

「你?」皇太妃略顯驚訝。

「也不是很熟。」左吉急忙改口,「互相能叫出名字而已,圍攻太廟實在不成體統,只要說清這一點,他們應該會撤退。真是的,皇城衛士全都叛變了嗎? 竟然讓大臣們闖了進來。」 (相關報導: 出身寒微平步青雲─民間記憶裡的呂蒙正:《風雪破窯》選摘(1) 更多文章

「衛士只奉皇帝旨意,如今帝位空懸,他們自然無所適從。」皇太妃倒沒有特別意外,想了一會又說:「你去吧,或許真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