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民進黨與柯文哲合作破局後的五大看點

台北市長柯文哲(方炳超攝)

台灣即將於年底進行縣市長大選,其中最受注目的,當屬首都台北市長一戰。執政的民進黨中央5月16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台北市長一席將由黨自己徵召人選,無形間替這場選戰投下變量。

現任台北市長是由醫生出身,本身無政黨背景的柯文哲擔任。他在2014年時以黑馬之姿首度「素人參政」就以57.16%得票率高票當選,這也是中華民國台灣解嚴後,第一位以無黨籍之姿選上台北市的市長。

不過,當時柯文哲能選上台北市長,很大的原因是民進黨當時選擇不派參選人,禮讓柯文哲參選。因此,當時的主要對決變成柯文哲與國民黨連戰之子連勝文,而柯文哲也吸納了多數民進黨選票,造成近20%壓倒連勝文的局面。

如今,在民進黨決定自派候選人的當下,台北市長選戰將形成以柯文哲、民進黨與國民黨候選人三方為主相互較勁的局面。

民進黨派誰?

縱使民進黨尚未決定真正候選人,不過無論派誰,都會瓜分現有與柯文哲的共同票源。根據目前態勢,民進黨檯面上表態想角逐市長的,只有立法委員姚文智。

本是記者出身的姚文智,2012起連任兩屆立法委員。2014年時曾一度想出馬競選台北市長,但是在黨內舉辦的第二階段民調中落後無黨籍的柯文哲。最終,民進黨禮讓柯文哲,姚文智則退出選舉,並擔任柯文哲的後援幕僚。

然而,姚文智在台北市的人望,至今仍面臨一定考驗。雖然他日前辦理遊行活動,作勢要跟昔日的合作夥伴柯文哲宣戰。但現場支持群眾並不如想像中多,根據各家民調,現今柯文哲若與姚文智正面對決,依舊是柯穩穩佔上風。

柯文哲
2014年柯文哲當選,成為解嚴後首位無黨籍首都市長

為何要禮讓?

而當初2014年為什麼民進黨要禮讓柯文哲,很大的原因也是出於,當時民進黨不樂見與柯對決,讓國民黨籍人士再擔任台北市長。自從1998年陳水扁落選後,台北市當時已經連續16年皆由國民黨籍政治人物(馬英九、郝龍斌)執政。

加上2014年3月,台灣因為反對服貿事件而引發的「太陽花學運」,徹底點燃了年輕民眾對當時國民黨政府的不信任。柯文哲當時已於1月宣佈參選市長,在勤於關懷學生、發表演說間,累積了極高的支持度。

當時民進黨經過評估,認為禮讓柯文哲,才能將選票極大化,順利擊倒國民黨。最後柯文哲順利當選,而民進黨則成功拿下台北市以外的13席縣市長大位,比2010年多拿7席。國民黨則是滑鐵盧般的慘敗,由過往的15席驟降至6席。

漁翁之利

而在確定民進黨將自行推派人選角逐後,很多觀察都認為,這給了在野的國民黨一劑強心針。一但國民黨妥善運用選戰策略,步步為營並分進合擊柯文哲與民進黨候選人,睽違4年奪回台北市長寶座不是沒有可能。

候選人方面,目前國民黨派出63歲的現任立委丁守中角逐大位。祖籍浙江義烏的丁守中,來自地道的外省軍人家庭,從1990年到2016年間連任8屆立法委員,可說是台灣政治界「老黃忠」。 (相關報導: 分手柯文哲是因「台灣價值」?林濁水:綠營和陳菊都沒懂總統的心 更多文章

在參選市長方面,丁守中則更是經驗豐富。自從1994年起,丁守中就持續出馬角逐黨內初選,然而,他一次都沒獲得國民黨的青睞。而在2018年時,丁守中終於擊敗黨內其他3位候選人,正式被國民黨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