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逝世:筆下小說膾炙人口、反共色彩鮮明招致兩極評價

倪匡(Yuyu@Wikipedia / CC BY-SA 3.0)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離世,享年87歲。他筆下作品包括《衛斯理》小說系列,廣受全球華人讀者歡迎,他本人更享有「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稱譽。

同為作家的沈西城周日(7月3日)在社交網站公布倪匡的死訊,但沒有透露詳情,倪匡早年曾經透露自己患上皮膚癌。

倪匡1935年在上海出生,曾經在中國公安部門工作,22歲逃難到香港。抵達香港後曾經做過雜工,之後在報社工作,職業生涯中創作了超過300本小說和450個電影劇本。他在1992年與妻子移居美國,2007年搬回香港。

他的不少小說內容被視為諷刺共產黨,筆下小說不容易在中國大陸購買。雖然如此,他的作品仍然受到兩岸三地讀者歡迎。他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不少中國大陸網民到他的微博帳號留言悼念,但也有網民繼續就他的反共立場批評他。

倪匡的作品
倪匡的不少小說內容被視為諷刺共產黨執政,雖然如此,他的作品仍然受到兩岸三地讀者歡迎。

「再無後來者」

倪匡的微博帳號自2012年已經沒有更新,中國大陸網民的留言兩極。部份人形容他是「永遠的衛斯理」,表示自己從小都是讀他的書長大。

部份人就批評他過去曾經發表的反共言論,指他是因為打不進中國大陸市場,才發出這種反共評論。一些人又轉貼他在評論香港作家鐘祖康筆下《來生不做中國人》一書時,形容內容不錯,但不夠徹底,他說「今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政府也發表簡短聲明,對倪匡去世表示惋惜,形容他的小說受到廣大香港讀者歡迎,而雖然他去世,「喜歡他作品的人仍會懷念他」。

香港媒體引述倪匡晚年經常探訪他的《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說,倪匡的作品影響深遠,形容他是「香港前無古人,也再無後來者」。另一名香港作家陶傑形容他是「非常罕有的天才」,讚揚對方對世界觀察通透而凖確,是「全球華人世界最清醒的人」。

1983年中英就香港未來談判之際,倪匡開始在報章發表連載小說《追龍》,內容指東方將有一個大城市要毀滅,他後來透露這個大城市就是指香港。
Reuters 1983年中英就香港未來談判之際,倪匡開始在報章發表連載小說《追龍》,內容指東方將有一個大城市要毀滅,他後來透露這個大城市就是指香港。

倪匡的「烏托邦理想」

倪匡生於上海知識份子家庭,16歲為追尋「烏托邦理想」報考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成為公安幹警。

他在20歲時被調派到內蒙古,管理勞改農場犯人。期間曾因飼養小狼狗、在批評會上發出笑聲等行為而與其他軍人結怨。其後因部隊煤炭補給短缺,他自行拆下一條橋上的木頭生火取暖,被判「破壞交通」罪名,更被指是「反革命」,一度寫上承認自己「潛存的反革命思想」字句並接受調查。

等候審訊期間,友人通風報信,告訴他可能會被判處很長的刑期,勸他逃離,之後他就輾轉逃到香港。

在香港初期,倪匡在工廠當雜工,晚上在大專院校進修,後來投稿到當地報章《真報》和《工商日報》,之後獲《真報》聘用。他的第一篇小說是寫中共土地改革的故事,叫《活埋》,1957年底於《工商日報》發表。

《衛斯理》系列小說等,他還創作了許多電影劇本,其中最受歡迎的包括電影《獨臂刀》,它是香港史上首部衝破100萬港元票房的電影。他之後也有參與製作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

他在2012年獲得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香港星光大道裝有他的手印和簽名,表揚他對電影工作的貢獻。 (相關報導: 美中競爭白熱化,19國大規模民調公布:民眾對美國好感度高,但承認中國影響力大幅上揚 更多文章

倪匡有數名兄弟姐妹,其中兄長倪亦方是共產黨黨員,曾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著名作者亦舒是他的妹妹,但亦舒移居加拿大多年,兩人很長時間沒有聯絡。他也有兒子和女兒各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