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21日至24日將赴美進行國是訪問,這是他首度以此種外交最高規格出訪美國,凸顯兩國欲深化雙邊關係並共同制衡中國的企圖心。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日表示,莫迪出訪對拜登政府是一次嚴峻考驗,因為華盛頓必須在加強美印關係的同時,權衡是否要公開譴責印度國內的人權問題。
根據印度總理辦公室消息,莫迪(Narendra Modi)21日會先到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參加「國際瑜伽日」活動,隔日再赴白宮會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接受盛大國宴款待,並前往美國國會發表演說。
美國媒體CNBC指出,莫迪也預計會在國宴上,與美國電動車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蘋果(Apple)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微軟(Microsoft)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聯邦快遞集團(FedEx Corp.)執行長蘇布拉馬尼亞姆(Raj Subramaniam)見面。
白宮稱此次訪問「將確認美國和印度之間深厚而密切的夥伴關係」,並深化雙方在國防、貿易和技術方面的合作,同時也慶祝兩國之間緊密的關係。
從拒發簽證,到設國宴款待
事實上,美國政府2005年曾拒發簽證給莫迪,理由是他2022年擔任古吉拉特邦(Gujarat)行政首長期間,當地發生宗教流血衝突,導致逾1千人喪命。而根據美國法律規定,任何外國人若涉嫌嚴重侵犯宗教自由,都不被允許入境。直至2014年莫迪贏得印度總理選舉,歐巴馬政府才收回拒簽的決定。
此後,莫迪曾多次赴美訪問,但這次是他首度以外交最高規格的國事訪問出訪,凸顯美方對本次訪問的高度重視。拜登自2021年上任以來,僅接待過2位外國領導人的國是訪問,一位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另一位則是南韓總統尹錫悅。
「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訪問,」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研究及外交政策副會長潘特(Harsh V. Pant)稱,美印關係正處於一個轉折點,兩國關係在過去十年有很大的改善。

對拜登政府的嚴峻考驗
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日引述分析人士指出,莫迪這次來訪是對拜登政府的一次嚴峻考驗。在民粹主義盛行和政治兩極分化的時代裡,拜登政府試圖將自己定位為民主保護者,但卻對新德里政府在國內侵犯人權的行為視而不見。
近年來,莫迪所屬政黨「印度人民黨」(BJP)因其日益激進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活動,以及持續打壓異議者的行徑而飽受爭議。CNN表示,當拜登把印度視為重要的地區合作夥伴,他所面臨的壓力便越來越大,甚至被要求在莫迪來訪期間解決上述擔憂。 (相關報導: 經濟影響力讓美國拉攏印度!《經濟學人》:這些因素可能是經濟成長隱患 | 更多文章 )
分析人士坦言,由於印度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加上有多達500萬的印度僑民居住在美國——他們是美國境內最龐大的移民族群及成長最快的投票群體——因此,要看到拜登公開批評印度人權問題的機會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