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厭世代」不厭世 想創政治新典範

「新創政治連線」黨內初選成績亮眼,僅張以理(後排左二)未過關。(翻攝自張以理臉書)

民進黨直轄市議員初選在四月二十七日完成,六都皆有新人勝出,不乏有爭取連任的市議員在黨內初選落馬。

初選競爭激烈,吳沛憶、戴瑋姍、張志豪、賴稟豐、林德宇、黃守達、張以理與林智鴻等八人組成的「新創政治連線」打出亮眼成績,除了張以理未通過初選之外,其他人都獲得被提名人資格。

對現狀不滿的幕僚世代出線

二○一七年十月底,張志豪、吳沛憶辭去黨中央發言人,同時宣布投入一八年地方縣市議員選舉,串聯黨內跨派系、跨縣市的青年候選人成立「新創政治連線」,平均年齡不到三十五歲。他們想要傳達,「厭世代」仍然勇敢承擔責任,有能力對於未來提出想像,並且努力實踐。他們大多是就讀社會科學相關科系,在學生時期就曾參與社會運動與政治行動。他們在離開校園後,便跟在民進黨內前輩身邊學習。例如,台北市中正、萬華區市議員參選人吳沛憶,在一六年就擔任蔡英文競選總部媒體創意中心副主任,陪小英走遍三六五個鄉鎮。此外,高雄市鳳山區市議員參選人林智鴻在一四年時擔任陳菊競選總部文宣部副執行長;新竹市北區市議員參選人賴稟豐同年也在選前百日臨危受命,出任林智堅競選總部辦公室主任;新北市板橋區市議員參選人戴瑋姍更是陪著吳思瑤一路從市議員選到立委。他們是民進黨的年輕幕僚世代。八位成員的家族都不是政治世家出身,自大學、研究所時期就在黨部、立法院、地方政府或市議會擔任幕僚,由下而上接受不同歷練。他們的工作是替「老闆」做事,生活日常卻是在面對青年世代的困境,只能奮力一搏,「我們對現狀不滿,只有行動才能改變現狀!」

請大老站台是大人世界的規則

即便主打清新、創意,他們實際走入基層時都感嘆,沒掛看板根本沒人認識。參與高雄市三民區市議員初選的張以理評估,仍有六成選民是透過看板才認識候選人,偏偏看板的成本最高,掛一幅就是上萬元起跳。吳沛憶即便曾經擔任黨的發言人,一開始跑行程的時候,還是有人問她:「你是什麼黨的?」為了快速累積知名度,多位新人也紛紛請到黨內前輩、派系大老幫忙站台,錄製電話語音拜票。

戴瑋珊(左)陪著吳思瑤(右)一路從市議員到立委,有「小吳思瑤」之稱。(翻攝自戴瑋珊臉書)
戴瑋珊(左)陪著吳思瑤(右)一路從市議員到立委,有「小吳思瑤」之稱。(翻攝自戴瑋珊臉書)

戴瑋姍曾是立委吳思瑤的助理,在黨內隸屬新潮流系,獲得立委吳思瑤與陳菊推薦,競選文宣上也將三人照片一字排開,表達「傳承新世代」之意,立即受到矚目。最後完成初選的台中市中、西區市議員參選人黃守達,與大里、霧峰區市議員參選人林德宇也都是新系成員,都由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親自站上宣傳車讚聲。尤其黃守達在中、西區對上前台中市長張溫鷹之女陳俞融,選情緊張,多位新系立委也都在初選民調前的周末陪同掃街,就連大咖的陳菊與鄭文燦都錄影推薦。 (相關報導: 新創政治連線》前市府官員林智鴻、紅點設計獎得主張以理 走遍高市每一里貼近民眾 更多文章

新、舊遊戲規則夾縫中求曝光

既然新創政治連線的選舉方法與二十年前的市議員選舉幾無二致,又何以為「新」?戴瑋姍指出,「新創」與「創新」並不一樣,創新是指用新的方法解決舊有存在的問題,而新創是從無到有,摸索一個新的政治典範。「不過,二十年來民進黨的考試題目沒有太大改變。」她認為,黨內初選一直以來都是在比誰的名字在民調當天晚上被喊出最多次,大家也只能以類似的方式競選。黃守達表示,他的團隊曾經嘗試舉辦社區講座活動、辦理線上法律諮詢,「傳統的選舉方式或許逐漸失靈,但是創新的選舉方式尚未能完全取代。」吳沛憶也有同感,她說:「我每天都在掃街、站路口,也曾經舉辦社區有氧、插花課程,但有黨內前輩出席的時候才有媒體曝光,選民才會看到我的新聞。」

張志豪(右)、吳沛憶(左)同時辭去民進黨黨中央發言人,宣布投入2018年地方縣市議員選舉。(翻攝自張志豪臉書)
張志豪(右)、吳沛憶(左)同時辭去民進黨黨中央發言人,宣布投入2018年地方縣市議員選舉。(翻攝自張志豪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