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教科書裡的猶太人,為何不再是壞人?沙國刪除以色列負面描述,有助兩國關係正常化

沙烏地阿拉伯的新課綱修改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相關內容,專家認為與美國推動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有關。(美聯社)

沙烏地阿拉伯持續修改教科書,學者指出,過去數年從性別角色到和平多元等主題都出現緩和趨勢,而新近更動當中最受矚目當屬猶太人、基督教和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相關內容,這可能與美國推動沙烏地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有關。

NPO「監督學校教育中的和平與文化包容研究機構」(The Institute for Monitoring Peace and Culture Tolerance in School Education,IMPACT-se)上個月發表一份報告,檢視最新出版的沙烏地阿拉伯課本如何描繪猶太人和以色列。報告指出,幾乎所有「基督教和猶太人的負面形象」都順應過去幾年的趨勢,從課本中消失,過去「猶太人和基督徒都是伊斯蘭的敵人」或指控猶太人和基督徒「破壞教義經典」的指控已不復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IMPACT-se的報告也發現沙烏地課本修正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相關內容,不過尚未完全接受以色列。舉例來說,在2022至2023年的課綱裡,愛國詩歌課程移除「反對以色列定居巴勒斯坦」事例,課文的「以色列敵人」或「錫安主義敵人」等字句修改為「以色列佔領軍」,還有一本教科書刪除了一整章巴勒斯坦衝突內容。不過涉及以色列的負面內容並沒有完全消失,而且沙烏地課本的地圖忽略了以色列,此外,課本也沒有提及納粹大屠殺。

IMPACT-se從2000年代初期以來持續監督沙烏地阿拉伯的教科書,最新發表的報告檢視2022至2023年課綱的80餘本教科書內容,以及舊課綱的逾180本教科書,該組織也為沙烏地教育部提供諮詢,協助改進課綱,希望能夠將大屠殺內容加入課綱。IMPACT-se對沙烏地教科書的修改抱持樂觀態度,認為它們是「鼓舞人心的信號,代表沙烏地對於以色列和錫安主義的態度有所進展」。

新教科書內容反映沙烏地轉向世俗的政治方針

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教科書變化,學者認為應該綜合背景脈絡思考。蘇格蘭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專攻海灣國家的社會學者胡賽因(Mira Al Hussein)表示:「這是為了彰顯新的波斯灣國家領導者不僅跟得上時代、高瞻遠矚,還接地氣,這些都是為了吸引特定的外部族群。」胡賽因說,政府突然來個大轉彎、鼓吹包容又修改課綱,顯得野心勃勃,在這種情況下,群眾的短期記憶不是可靠的。

九一一襲擊事件的19名劫機者裡頭有15人是沙烏地公民,襲擊事件之後,西方國家就嚴格審視沙烏地阿拉伯的教科書內容,而沙烏地也逐步移除教科書的激進內容,IMPACT-se也發現沙烏地阿拉伯的最新課本批評真主黨(Hezbollah)、伊斯蘭國(ISIS)、基地(al-Qaeda)等伊斯蘭組織。 (相關報導: 中國藉巴勒斯坦拓展中東影響力 阿巴斯反台獨、支持新疆政策換習近平力挺 更多文章

美國華盛頓海灣國家研究所(Gulf States Institute)的資深學者迪萬(Kristin Diwan)表示,近來修改教科書的舉動符合沙烏地新的政治方針,即「王室是合法性的中心」。數十年來,沙烏地政府主張該國是伊斯蘭教的誕生之地,境內還有宗教聖地,藉此訴諸合法性,不過近年逐漸轉向更加世俗的國族主義,「這允許宗教言論詆毀什葉派、猶太教和基督教,另一方面則強調和平和包容,讓宗教議題得到更多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