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螢幕是 Windows 筆電其中的一個亮點,用過觸控 Laptop 的用戶可能會問:
從技術角度來說蘋果完全能做得不比任何一家差,這樣的選擇應該是出於蘋果對於 Mac 系列的産品定位。
不過如果你是 Macbook 用戶,又對觸控螢幕有偏好,現在可以自己動手了。讓 MacBook 秒變觸控螢幕,需要的成本只要 1 美元。
美國幾位開發人員利用價值 1 美元的硬體,成功將 MacBook 改造成觸控螢幕,還用這個「觸控螢幕」重新繪製了西斯廷禮拜堂的天頂壁畫,因此這幾位開發人員把這個觸控螢幕改造計劃稱爲「西斯廷計劃」。
將 MacBook 改造成觸控螢幕的原理十分簡單,主要是基於光學的反射原理。開發人員利用光的折射來感應觸控點,以此判斷手指是否接觸到螢幕。
開發人員在 MacBook 內置的鏡頭前加裝了一個小鏡子,通過鏡頭識別手指對螢幕的觸控,再使用電腦視覺技術將鏡頭拍攝的畫面轉換爲觸控回饋。
改造需要用到的硬體設備製作也十分簡單,來看看開發人員列出的物料清單,成本大約 1 美元: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觸控螢幕進行校準,開發人員利用視覺識別的演算法來識別手指的輪廓,並確定手指最終的觸控點。
電腦在收集到 MacBook 鏡頭和螢幕對應坐標的數據後進行處理,形成一個投影矩陣,完成最終的校準。
最後開發人員展示了這個「觸控螢幕」在幾款應用上的體驗,從影片上看還算流暢,但還是看得出有些延遲,至於識別精度也有待提高。
據開發人員介紹,他們正在爲這項計劃開發自己的觸控應用程式,同時也通過改造硬體來提高識別的效率,比如採用更高分辨率的鏡頭和反射效果更好的曲面鏡。
開發人員表示,希望通過「西斯廷計劃」開發出實用且成本低廉的筆電觸控螢幕系統。
其實「西斯廷計劃」的創意不是前無古人,過去也有一些配件廠商也嘗試把 MacBook 變成觸控螢幕。
在去年的西南偏南(SXSW)科技大會上,就推出過一款能讓 Macbook Air 的螢幕實現多點觸控的配件 Airbar。
Airbar 的外形是一根類似 Touch Bar 的長條,通過磁扣貼在 Macbook Air 螢幕底部,通過 USB 接口與電腦連接使用。
而且 Airbar 還能支援絕緣物體操作,也就是說戴著手套也能完成觸控採用。不過觸控精度肯定比不上真的觸控螢幕,根據官方介紹,AirBar 的觸控輸入準確率偏差在±2毫米之間。
Airbar 的價格爲 149 美元,要比「西斯廷計劃」要高不少,此外 Airbar 也適配 Windows 10 筆電,價格爲 119 美元。
讓 MacBook 擁有觸控螢幕的方法也不止這一種,去年一家創業公司就推出一款可將 iPad 變爲無線外接螢幕的 Mac 電腦配件 Luna Display,體積只有常規隨身碟大小。
將 iPad 作爲 Mac 電腦的外接顯示器不失爲一個好主意,畢竟可以在高解析度的 Retina 觸控螢幕來操作 Mac 電腦,如果你有iPad Pro,還能用上Apple Pencil 。
不過用這種讓 Mac 電腦實現觸控體驗的配件,都很難避免出現卡頓和延遲的問題。迄今爲止還沒有出現能和真觸控螢幕體驗相媲美的配件。
話說回來,你真的希望 MacBook 用上觸控螢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