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為期兩天的訪中行程即將邁入尾聲,19日也終於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彭博新聞》稱,世界上排名前二的兩個最大經濟體正在尋求穩定雙邊關係,這場「布習會」意味著兩國關係可能從幾十年來的最低點止跌回升。習近平在接見布林肯時強調「雙方在具體問題上達成共識,這很好。」
《路透》指出,布林肯在離開中國之前終於成功與習近平會面,這也是自2018年的龐畢歐以來,美國國務卿首次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會晤。在這之前布林肯已經見了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不過各界仍將「能否見到習近平」視為布林肯訪中是否成功的最關鍵標準。王毅在會見布林肯時表示「美中關係陷入低谷」,並將其歸咎於「美國對中國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才會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重申「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沒有任何退讓餘地」。
在「布王會」之後,即便消息人士宣稱習近平即將會見布林肯,但由於美中雙方均未證實,各家媒體也只能猜測與等待。直到美國國務院與新華社先後證實,兩人將在19日下午4時30分會面,布林肯這趟訪問北京也才終於真正顯露出美中關係有望改善的基調。中國非政府智庫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王輝耀表示,布林肯此次訪中將成為兩國更多互動與互訪的催化劑,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至少將在下半年得到緩解。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在布林肯抵達北京之前,就曾預言他在北京恐將面對中國的「推卸責任大餐」。因為北京勢必會宣稱美中關係惡化是美國的責任(包括擊落飛抵美國領空的那顆高空監視氣球),因此需要採取補救措施的也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歐斯林(Michael Ausli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政府幾十年來的策略就是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全面推卸責任。
但在白宮看來,美中雙方已經到了不得不接觸的危急時刻。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坎博((Kurt Campbell)上週就曾經表示:「如果我們要管理緊張關係,那麼激烈的競爭就需要密集的外交。」《路透》也指出,布林肯此次訪問北京,正是為了確保美中這兩個超級強權的爭端不會升級為衝突。當習近平19日傍晚在人民大會堂等候,布林肯的反應是大步向前與他握手。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在隨後的布習會談中,習近平背對著巨幅的中國彩色山水畫坐在主位,左右側則分別是布林肯與王毅。根據中國官媒的報導,習近平在會議開始時表示,雙方在布林肯此次訪華期間進行了坦誠和深入的討論,他期盼美國國務卿通過這次訪問,為穩定中美關係有所貢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布林肯與習近平的會晤僅持續了半小時左右—4時34分開始,5時09分結束。
(相關報導:
王毅會晤布林肯: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
|
更多文章
)
根據新華社的影片,習近平對布林肯一行表示:「王毅主任與秦剛國務委員和您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總體上雙方談的是坦誠深入。中方表明了我們的立場,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好我和拜登總統在峇里島會晤時候達成的共識,雙方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也取得了進展、達成了共識。這很好。」習近平還說:「國與國交往,總要相互尊重、以誠相待。我也希望國務卿先生這次訪華,能夠為穩定中美關係多發揮積極作用。」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紐約時報》指出,此次布林肯訪中正值兩國關係處於數十年來的最低點。即便王毅19日在會見布林肯時仍對美方不假辭色,但美國國務院仍認為「布王會」進行了坦誠而富有成效的討論,布林肯在席間也強調美中這兩個大國必須「通過開放的溝通官道,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他們的競爭、避免雙方陷入衝突」。直到習近平與布林肯的「布習會」前一個小時左右,美國國務院才終於宣布兩人將在當天下午4時30分會面。
美聯社指出,如果習近平這次拒不會見布林肯,將是美方尋求恢復與維持雙方高層溝通的重大挫敗。不過美聯社也注意到,雖然雙方都宣稱要對雙邊關係做出改變,但公開談話或聲明中,布林肯與秦剛、王毅等人都沒有對兩國立場的重大差異有所讓步。對於王毅當面對美方「錯誤」的種種指責,布林肯與其他美國官員對那些阻礙美中關係取得重大突破的棘手問題,也選擇盡量予以淡化。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會面。(美聯社)
王毅在19日稍早與布林肯的會晤中,除了指責「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更宣稱「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同中方一道,共同管控分歧、避免戰略意外」、不可再拿『國強必霸』的模板來鏡像中國,不要用西方傳統大國走過的軌跡來誤判中國,並稱「這是美國對華政策能否真正回歸客觀理性的關鍵所在」。
除了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華非法單邊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打壓」、「不得肆意干涉中國內政」,王毅更強調「維護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全體中華兒女命運所繫,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使命」,「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沒有任何退讓餘地」。他也呼籲「美方必須真正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明確反對台獨」。《紐約時報》分析,美國最讓北京惱怒的政策當數日益支持台灣、加深與區域盟友的防務合作、以及在半導體產業對中國大打割喉戰。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不過在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布林肯之後,原本認為此行恐怕難有具體收穫的各家外媒,紛紛改口「美中關係可望緩和」。美聯社更指出,習近平上週會見微軟創辦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主席比爾蓋茲時,就曾表達「與外國友人合作有利中國」。習近平當時還對比爾蓋茲表示:「你是我今年在北京會見的第一位美國朋友。世界正在走出新冠疫情,人們應該多走動、多交流,增進了解。我常講,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我們始終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希望兩國人民友好下去。 」
然而布林肯在與秦剛、王毅超過10個小時的會談中,雙方究竟具體針對哪些分歧達成共識,尤其在中國最不可能讓步的核心利益—台灣問題上,美方又對中方做出了哪些宣示或表態?目前從美中兩國的官方新聞稿中,均無法看出詳細內容。《路透》甚至指出,美中在台灣、人權、貿易,乃至於芬太尼、烏克蘭戰爭等議題均未達成共識,雙方僅同意民間增加交流、增加直飛航班。那麼習近平所謂「達成共識」、「這很好」具體究竟指的是什麼?
(相關報導:
王毅會晤布林肯: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
|
更多文章
)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根據中國外交部19日晚間發布的新聞稿,習近平會晤布林肯的發言如下:「世界在發展,時代在變化。世界需要總體穩定的中美關係,中美兩國能否正確相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一樣,都是自尊自信自強的人民,都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兩國之間存在的共同利益應該得到重視,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都是機遇而非威脅。」
「當前,國際社會普遍對中美關係現狀感到擔憂,不希望看到兩國衝突對抗,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期盼中美和平共處、友好合作。兩國應該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態度,處理好中美關係,為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確定性、建設性」、「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中國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同樣,美國也要尊重中國,不要損害中國的正當權益。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對方,更不能剝奪對方正當發展權利。」
「中方始終希望中美關係能夠健康穩定,相信兩個大國能夠排除萬難,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相處之道。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態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堅持我同拜登總統峇里島會晤達成的共識,把有關積極表態落實到行動上,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
「四不一無意」
根據中方新聞稿,布林肯的發言如下:「拜登總統相信美中兩國有責任和義務管理好雙邊關係,這符合美國、中國乃至世界的利益。美方致力於重回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確定的議程。美方遵守拜登總統作出的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期待同中方開展高層交往,保持暢通溝通,負責任地管控分歧,尋求對話交流合作。」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召開記者會。(美聯社)
布林肯在離開中國之前,19日晚間也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召開記者會。布林肯說,在北京期間的每次會議,他都強調高層的直接接觸與持續溝通,是負責任地管理美中分歧、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的最佳方式。「我從我的中國同行也聽到了相同的話。我們都同意有必要穩定我們的關係。」布林肯再次強調,他與習近平、王毅、秦剛都進行了「坦誠、實質和建設性的討論」。
對於這次出訪北京所設定的三個目標: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直接提出美方關注的問題,在符合共同利益的方面尋求合作—布林肯認爲他在這次訪問中都做到了,只不過進展是需要時間。他也強調,這不是一次拜訪、一次旅行、一次談話的就能取得的結果,雙方都需要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召開記者會。(美聯社)
在布林肯完成訪華任務後,美國總統拜登稱讚國務卿「做得非常出色」,並且對恢復美中關係所取得的進展表示歡迎。當被記者問及「你是否覺得美國(在雙方關係上)取得進展」時,拜登的回答是「你不必問這個,你可以問(我們)取得了多少進展」。不過《彭博新聞》也指出,即便美中關係可望止跌回升,但兩國在許多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尤其在美國最渴望達成的美中軍隊直接接觸一事,其實布林肯並未取得具體成果,在貿易、人權、智慧財產權、先進科技限制方面,也依舊沒有共識。但可以確定的是,北京與華府之間短期內將有更多高層官員往來,今年下半年的「拜習會」也值得期待。
(相關報導:
王毅會晤布林肯: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
|
更多文章
)
2023年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搭機準備前往倫敦(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