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民黨籍的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接受民進黨的禮讓,準備在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第6選區)競選2024年的區域立委。消息一出,馬上引起了民進黨內該選區的台北市議員簡書培,以及2020年代表民進黨在此區競選立委的民進黨國際部主任謝佩芬等人的反彈。
原因很簡單,雖然對民進黨而言,這是一個幾乎必敗的選區,但能夠代表執政黨在單一選區選戰中、尤其是台北市這樣媒體鎂光燈聚集的地方競選,即使敗選也能有很多收穫。例如在2020年立委,代表民進黨在台北市第3選區(中山、北松山)競選區域立委的吳怡農,就因為「漂亮地落敗」給國民黨當時的未來希望蔣萬安,而從從未選舉過的政治素人,一舉成為全國知名的政治人物。
當然對於簡書培、吳沛憶這樣從複數選區(一個選區選出多席次當選人)選戰獲勝的地方議員,在單一選區選戰獲得黨提名,也有確認自己是該選區No.1的效果。
被「借將」去當砲灰,最後還被吃得骨頭都不剩
當然面對大黨黨內人士反彈,還不是小黨和小黨接受「禮讓」的「借將」最大的麻煩──儘管這些反彈的人,未來可能是選戰中最重要的樁腳,像簡書培就直言「難以支持」苗博雅,但小黨沒組織、沒資源,本來比較不會期待靠組織的地面戰獲勝。對小黨而言最大的麻煩,是「借將」去當砲灰,最後還可能被大黨吃得骨頭都不剩。別懷疑,從2016年民進黨發動「在野大聯盟」,在某些國會選區「禮讓」小黨以來,這樣「大吃小」的事例可是血跡斑斑、不斷發生。
2016年立委選戰,發動318學運的師生主幹,組成了時代力量、社民黨、基進側翼(多次改名、目前的台灣基進)等多個政黨參戰,而前面所說、由民進黨發動的「在野大聯盟」,其實也有點因應這樣局勢的味道。

當時可說是社民黨代表人物的范雲,就在這個架構下,在台北市極藍的大安區(也是這次同屬社民黨的苗博雅參選的選區)挑戰區域立委,在競選過程中,范雲為了維護社民黨的獨立性,還多次衝撞來助選的時任民進黨主席、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
雖然2016年民進黨和「在野大聯盟」的盟友獲得了空前的大勝,還讓民進黨首次在國會單獨過半,達陣「完全執政」,但范雲卻沒能在大安區創造奇蹟,社民黨在該屆選舉(當年和綠黨結盟、通稱綠社盟)則是在國會以0席收場,被同期成立、風光取得5席的時代力量完全比了下去。
社民黨沉淪,連不分區都提名不起
但對社民黨來說,這還不是最糟的,2020年民進黨把范雲放進不分區立委的安全名單,但卻不是採和社民黨的黨對黨合作模式,而是范雲以個人身分加入民進黨,不但取得的立委席次和社民黨毫無關係,還等同黨內屈指可數的政治明星被挖角。 (相關報導: 「簡舒培民調最高」 羅智強曝賴清德提名思維:苗博雅未來恐成洗票機 | 更多文章 )
2020年選舉蔡英文雖然在「反中」和「懼韓」的效應下,拿下817萬票這個台灣總統直選以來的空前數字,但民進黨在國會選舉的政黨得票卻僅有480萬4037,只比第2名的國民黨多出9萬多票。在選民要「保台」,卻對民進黨的執政仍有怨言的情況下,選前內鬨連連、前屆當選區域立委不是退黨就是退選的時代力量,在不分區立委這一塊的得票率,不但沒因黨內內鬨以及民眾黨的挑戰而衰退,相反地還有所成長(從74萬4315票上升到109萬8100票)。而失去范雲的社民黨,卻沒能掌握這股「要保台、但也得監督民進黨」的民意,在這屆立委選舉連不分區名單都沒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