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被父母逼做「開腦」治療!印度王子勇敢出櫃,積極爭取同志權益

2018年9月,印度最高法院將同性性行為除罪化(AP)

「我的父母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為了要治好它,他們甚至想把我帶到美國『開腦』,並做電擊治療,只為讓我變回『直男』(straight)」。

同性戀是病?印度王子差點被開腦

在童話故事裡,「王子和公主最後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是異性戀侶的嚮往;在印度,有位王子坦白面對自己並不愛公主的心聲,因為他愛的是另一個男人。

印度唯一有勇氣出櫃的王子戈希爾(Manvendra Singh Gohil)3月在莊園邊的河堤接受《中央社》訪問,回憶過往。

「幸好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70年代把同性戀排除在疾病之外。我逃過了一劫」。金黃色的晨曦灑在他的臉上,但他的神情卻是如此灰沉。

戈希爾的父母正是拉吉畢普拉(Rajpipla)王國(又稱土邦)的國王和王后。

這個王國成立於1340年,位於現今印度「古茶拉底省」(Gujarat)境內,距德里西南方約1000公里之遙,王國全盛時期面積約有4000平方公里,相當於南投縣面積,直到1971年前都還被中央政府承認。

雖然逃過腦部手術及電擊,但戈希爾的煎熬卻沒有結束,父母繼續帶著他走訪神山名廟,央求智者和高僧為他們的獨生子「治病」,但都無效。

「我全程服從家人尋求矯正,但一次又一次的羞辱和折磨,讓我覺得真的夠了。我並沒有做錯事,為何人權一再受到侵犯?」56歲的戈希爾說。

青春期時發現自己開始喜歡同性,但因鮮有機會與王宮外的世界接觸,戈希爾當時並不知道這就是同性戀,以至於父母得知他的性別傾向後大感錯愕:「王室教養嚴謹,怎麼會教出這樣的王子!」

26歲時,戈希爾奉父母之命與鄰邦公主成婚。父母希望婚姻生活能為他帶來改變。然而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一年。直到今天,他對公主還抱著深切愧疚:「我做了錯事,讓世上多了一個痛苦的人。」

撕下王室標籤 轉化聲量爭取同志權益

30歲那年,戈希爾結束漫長忍耐,向全世界宣告要做為一名同性戀者繼續生活下去。但出櫃的代價,就是被逐出王室、從家族生意及財產繼承資格上除名。

再過18年,戈希爾「嫁」給了美國人李察遜(DeAndre Richardson)。

王子的身分、出櫃的標籤,讓戈希爾在國際間聲名大噪,多次受邀上電視分享心路歷程,包括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節目。他利用意外得到的聲量,開始倡導「同性戀不是病」以及同志平權等理念,成功吸引社會關注。

「印度的問題是,很多人對同性戀的認知不足。一些人雖然略有瞭解,但他們選擇裝聾作啞,助長社會上的『恐同現象』。」戈希爾感慨地說。

戈希爾所在的莊園面積約6公頃,是國王在逐出戈希爾數年後所贈,代表了父子間的和解。經過多年的沉澱與省思,國王終究還是放下其他王室成員的批判眼光,接受作為同性戀的兒子,但戈希爾的母親迄今仍不願與他交談。 (相關報導: 「先挑釁再逮捕,最後夷平我們的家園!」印度執政黨不滿穆斯林示威抗議,下令拆除其住宅 更多文章

2000年,戈希爾成立「拉克許亞信托」(Lakshya Trust)慈善組織,8年後把莊園改造成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族群的庇護所,收留被逐出家門、無處容身的同志,為他們提供心靈輔導、培訓以及安排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