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以來,生成式AI的問世讓科技的進展與日俱增,每天都有新的技術出現,從順暢的與人互動到產出文章、音樂、影像等,越來越多人相信AI將帶來革命,這樣的信仰也帶起近期科技股大幅反彈,但AI題材是否能成為科技產業長期成長的動力?
1. 自動化的最大受益者為科技產業
根據高盛近期發布的AI報告,美國將有四分之一的工作可能會被AI自動化取代,其中又以行政人員這種使用電腦處理重複性質工作的比例最高,達46%。由於大部份的公司都會雇用行政人員,因此自動化對於所有企業在成本縮減方面都會有幫助。另外,電腦與數學專業,包含科技產業裡常見的軟體工程師、資料科學家等職業,被取代的比例為29%,也是高於所有行業平均。從下圖可以看到,電腦與數學專業的勞工薪資水準中位數10萬美元遠高於行政人員的4萬美元,所以儘管電腦與數學專業被取代的比例只有29%,低於行政人員的46%,但以AI取代工程師的成本效益仍然遠大於其他產業,因此在自動化的未來趨勢中,最大受益者將會是科技產業。

2. 科技產品日常化
從日常對手機、電腦的依賴,到網路媒體社群、影視串流的收看,現代人的生活和科技產品無法切割,蘋果、谷歌、微軟、網飛等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已經演變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生消費必需品。從下圖可以看到,過去5年大型科技公司的毛利率遠高於美國企業平均值,因為它們的科技產品越趨成熟,大眾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並且在規模經濟和全球產業鏈的幫助,以及各種智慧財產和專利權建立的護城河下,大型科技公司能夠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價格。除此之外,未來自動化所帶來的成本效益尤其以科技企業的受惠程度最大,其毛利率與其他企業又能大幅拉開距離,因此AI的發展將讓科技產業更具吸引力。

3. 大型科技類股表現優於美國股市平均
從下圖可以看到,在1996~2023年間的任何一個月份投資該指數並持有一年,美國科技股的平均報酬率高於美國股市平均,然而其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高。但從承受一單位風險可獲得多少報酬的角度來看,在同樣風險的情況下,投入美國大型科技股與投入美國股市的獲利是非常接近的,投入大型科技股甚至可以有多一點點的獲利。然而若是投資於美國中小型科技股,其風險報酬比更低,因為科技新創被淘汰的速度快,真正能夠從新創階段存活晉升為成熟公司的少之又少,因此,選擇將大型科技股納入投資組合是比較明智的決定。

鉅亨投資策略
AI是大型科技股持續成長的長期動力:
長期而言,AI自動化可以協助科技產業降低成本,再加上科技日常化讓科技產業成為許多人投資組合中的必備標的。然而科技新創產業存活率低,想要想獲得高收益又想迴避風險的最佳解是投資大型科技類股。
鉅亨精選基金
.累積型:富達全球科技基金(A股累計美元).累積型:貝萊德世界科技基金A2美元.累積型:摩根基金-JPM美國科技(美元)-A股(累計) (相關報導: 定期定額投資台股23年,報酬竟然超越美股!專家:AI帶給台灣下一個機會 | 更多文章 )
「鉅亨買基金」獨立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