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it go。—艾莎皇后,《冰雪奇緣》
如果說,這本書旨在引導你走入成年,那麼,我們就必須斬斷任何在縈繞不去的童年幽靈。現代美國家長教養孩子,很愛用「完美」這個字,注重完美到了不健康的程度,但我不是要討論這件事。我頂多想說,對,這個字可能曾經傷害你,你需要擺脫它。放開手,Let it go。
父母或照顧你的長輩對你做的每一件小事(像是拉上拉門、出去倒垃圾、把功課寫完),都用「完美」稱讚你,可能會讓你以為完美是必要的—但我向你保證並不是,可能還讓你覺得自己真的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完美—但我得向你保證其實沒有。(來個經典的例子:「完美,你沒有出手打比利!」呃,完美在哪裡?)
當你養成習慣,會期待人生裡遇到的其他人,例如你的老師或老闆,也會隨時稱讚你很完美,但他們不會,因為你不完美。懂我意思了嗎?
完美是沙漠中在遠方閃閃發亮的海市蜃樓,追求海市蜃樓註定會悲劇,因為你永遠也走不到那個地方,你不顧一切地想爬過去,只會累死你自己,也讓你周圍每個人都跟著焦慮。(你現在可能心想:哼,老太婆,我就走得到,你等著瞧。嘿,很好呀。有一天你會明白我的話。)
就讓這一章發揮解毒功效,化解你至今聽過或想要做到的所有「完美」。你夢想中的生活,不是表現完美就能實現的,而是因為你努力學習和成長才可能實現。倚賴學習和成長,你會慢慢對人生發自內心感到滿足,那種感覺比完美來得美妙多了。當然了,光只是看我在紙上嘮叨,或是捧著書點頭說好,距離實際做到可遠了。想把完美的咒縛踢到路邊去,需要明確的自覺,努力練習,甚至可能需要一些心理諮商。但你今天就能決定要不要放下「我必須完美」的念頭,改把「我是來學習和成長的」當作你的目標,這就是個堅實的起點。
按部就班會出事的
你的個性是不是有點完美主義,大方承認,不用害羞。我們做家長的喜歡替孩子制定一個完美的生涯規劃,因為這樣我們才覺得安心(我說「我們做家長的」,因為我承認,對我家索亞和艾芙莉這兩個孩子,有時我也是個完美主義的控制狂,到現在偶爾還是)。孩子的童年很容易變成一連串指令:「做這個,然後那個,再來是這個。」順序全都固定好了—別人安排的一套計劃,用來取悅更多別人,他們一個個都在評量你的表現,看你夠不夠好、夠不夠資格晉級去做下一件事。這整個過程我光是寫下來都覺得焦慮。
孩子如果看起來沒有按部就班,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可能會感到驚慌。我們害怕你正在摧毀我們替你設想的未來。說實話,我們也會擔憂我們自己的未來。這下子,要怎麼去向我們的朋友、同事、親戚說嘴? 又要怎麼在我們的社群軟體上貼文呢? (相關報導: 揭仲專欄:中美軍艦為何在台海演出驚魂記 | 更多文章 )
想到孩子的人生有可能不照「完美」計劃開展,我們怕得要命,有時忍不住想稍微插手,甚至大加干涉,幫助我們設想的結果實現。這一插手,有可能演變成父母許許多多的指揮、善後、管理、提醒、敦促、嘮叨。矛盾的是,這些個介入是有可能在當下幫了你一把,說不定還讓你更接近我們認為是完美結局的目標。其實,這種幫助不是仙丹妙藥,反而比較像慢性毒藥,因為它向你還在發育的大腦傳達了一些可怕的訊息,很可能讓你感到什麼都不會、無力勝任,甚至無可奈何,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