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港譯伊利沙伯二世)逝世,享年96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分別表達深切哀悼與慰問。
與多數駐外代表組織一樣,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設立了吊唁冊,一些香港市民到領事館外獻花致意,向英國殖民年代大家慣稱的「事頭婆」(老闆娘)作最後道別。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從英國移交中國,在此之前,女王曾兩度巡訪香港。
其中,在1986年訪港前,女王與王夫菲利普親王(港譯菲臘親王)先到中國大陸訪問,是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訪問中國的英國元首。
1975年5月,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首次到訪香港,是英國在位君主第一次到香港訪問。
5月4日下午,女王伉儷乘坐專機抵達位於九龍城的香港啟德機場,先乘車到尖沙咀,途經的漆咸道躋滿市民,希望親睹女王風采。
然後,女王換乘香港總督遊艇慕蓮夫人號(Lady Maurine)從尖沙咀出發,橫渡維多利亞港,在中環皇后碼頭上岸。
英屬香港政府除了舉行多項活動歡迎女王到訪之外,也暫時解除在1967年左派暴動之後訂立,禁止燃放煙花的禁令,並舉行官方煙花表演、花車遊行,並在跑馬地(快活谷賽馬場)為女皇杯賽事頒獎。
女王也參觀了剛落成的公共房屋社區愛民邨,探訪住戶。
1986年10月12日,女王伉儷訪華。這是英國君主第一次訪問中國。
女王與菲利普親王先後在北京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總理趙紫陽、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及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等領導人會晤。在中國大約一星期逗留期間,女王伉儷遊覽了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萬里長城等名勝。
離開中國後,英女王再度訪問香港,港府隆重歡迎。女王同樣在香港大會堂前的皇后碼頭登岸,先檢閲駐港英軍儀仗隊,然後在大會堂致辭。
1984年12月,《中英聯合聲明》簽署,1985年5月正式生效。女王致辭時談到,英中兩國就香港前途所作的協議,對新的中英關係十分重要。她又讚揚香港市民一同建造了一個獨特的城市和社會。
英女王訪港兩日,除了與社會各界見面外,又在紅磡香港體育館出席青年精英匯演,並探訪沙田一個公屋家庭。
BBC國際台資深新聞製作人,前BBC中文粵語《時事一周》主持人葉佩珊當時是1000多位參與「紅館」演出的青年合唱團團員之一。
葉佩珊回憶這次「御前獻藝」的經歷:「我們演唱了約翰·拉特(John Rutter,英國作曲家)的《大地好風光》(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還有黃霑寫的《這是我家》。我們好像還唱了兩首客家山歌,整個歌唱表演好像有一個小時。」
「我記得當時有舞獅,然後舞蹈表演,然後才輪到我們。」
「我很想知道到底她當天聽我們的客家山歌時,有沒有什麼特別感想。」
回顧1953年6月,倫敦西敏寺舉行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儀式,在三分之一個地球之外的香港也為女王加冕籌辦了慶祝典禮。當年最盛大的儀式是扎作了一條長180英呎(55米)的金龍,身上鑲有閃閃生輝的銅片做龍鱗,舞動時光芒四射。金龍分兩天在香港島與九龍半島巡遊,港九新界很多地點都搭起了高高的牌樓。
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英國女王逝世後,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9日向繼任的國王查爾斯三世致唁電,稱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作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贏得廣泛讚譽,她的逝世是英國人民的巨大損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向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 卓慧思)致唁電。
北京公布最高領導人向英方致哀之後,香港特首李家超也發表聲明致哀。李家超說:「我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市民,就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離世,表示深切哀悼。她在位七十年,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備受英國人民尊重、愛戴和讚許。」
「在英國舉國哀悼之際,我們謹向英國人民致以深切慰問。」 (相關報導: 英王查理三世對中國立場微妙?曾形容中國官員是「恐怖蠟像」、避與中國國家主席吃晚餐 | 更多文章 )
本報道來自BBC中文粵語《時事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