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新聞網》日前宣布找到新東家,台灣政府也稱收到大量解雇通報,不料香港母公司卻出面否認出售。《台蘋》命運懸而未決,德國之聲採訪2名內部員工,他們述說了蘋果在台灣媒體界從輝煌到凋零的變化。
從香港來台灣落地生根的台灣《蘋果日報》近年歷經多次裁員與縮編,僅剩網媒台灣《蘋果新聞網》(簡稱《台蘋》),但《台蘋》近日也傳出即將易主與大量解僱消息,且買主可能具有中資背景引發台灣政府高度關注。
然而,《蘋果新聞網》的母公司—香港壹傳媒—日前卻否認易主,讓整起交易案更加撲朔迷離。
有內部員工向德國之聲透露,他們並未收到來自資方關於易主的明確消息,顯見外界有關解僱或易主的說法,就連自家員工也不太清楚。一名內勤剪接師則坦言,如今辦公室人數驟減,「已經準備好隨時會結束這份工作」。
交易案成羅生門
台灣《蘋果新聞網》在6月8日公告已完成交接。約一週後,台北市勞動局14日表示,收到該媒體通報的大量解僱計畫書,預計8月9日裁員280人,相當於9成以上的員工。隔日(15日),《台蘋》工會也在臉書發表聲明,呼籲資方主動對外說明。
就在外界以為交易案大局已定時,正在清盤中的香港壹傳媒有限公司14日卻發表公告澄清,指清盤人及旗下子公司沒有出售《台蘋》或其台灣業務,讓整起交易案宛如羅生門。
外界霧裡看花,《蘋果日報》台灣分公司代表人葉一堅16日再向全體員工發出公開信。信件稱,出售公告「是經過授權」,「6月8日公告需大量解雇員工,實在是因香港蘋果日報資金遭凍結,以致本公司金流斷鏈。」他也再次強調,多數員工都有機會轉移到新東家留用。
《台蘋》交易案高度在台灣社會引發討論,同時也受到台灣政府高度關注。台灣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台灣經濟部已經發函給台灣《蘋果日報》,了解到底是否有無交易存在,以及標的具體內容為何,先釐清相關內容後,才會從法律層面處理。
台灣關切中資疑慮
《台蘋》交易案受台灣政府高度重視,主要是因為外傳新東家可能有中資疑慮。綜合台媒報導,外傳港商黃浩與17Live共同創辦人潘傑賢,是共同收購《台蘋》的買主之一。台灣有民間團體擔憂,中資投資台媒可能變相執行《香港國安法》。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向媒體表示,若黃浩將來做了《台蘋》負責人,「它(港府)是可以要求,身為香港人的黃浩提出,蘋果日報資料庫裡面可以證明某一個人觸犯港版《國安法》的犯罪。」
針對外界擔憂,台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媒體本身可能遭到染紅,成為台灣的國安風險,政府相關部門也會採取必要的作為,避免國家安全及個人利益受到傷害」。
此外,台灣《自由時報》又指黃浩派其分身、香港《都市日報》社長李永康以「港蘋台灣分公司顧問」身分來台,進入《台蘋》主導結清及大量解僱員工,形同港府「黑手伸入台灣媒體」。對此,台灣移民署指出,若查有違法,將會廢止李永康居留許可,並限十日內離開台灣。 (相關報導: 難民流離失所只發生在其他國家嗎?無國界醫生特展讓台灣民眾親身體會 | 更多文章 )
台灣官方各單位將該交易案提升至國安層級,有學者表示認可。美國奧克蘭大學新聞系的助理教授蘇巧寧表示,「因為中資不能在台灣投資媒體,因此媒體收購案應該要把它視為國安問題,該管就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