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過西方懲罰?8大重點看俄羅斯規避制裁 《外交政策》:制裁確實奏效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對俄羅斯寄出嚴厲制裁。然而,這一年多來,人們閱讀媒體報導,可能會覺得俄羅斯很容易避開制裁,但經濟學人資訊社全球預測總監德瑪雷在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儘管俄羅斯設法逃避一些制裁,但規模有限,而俄羅斯今年第1季的政府預算赤字高達全年赤字目標的82%,這顯示制裁措施確實發揮效用。

經濟學人資訊社(EIU)全球預測總監德瑪雷(Agathe Demarais)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許多媒體報導描述哈薩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的公司將技術及其他受制裁的商品運送到俄羅斯。貿易統計數據也顯示,2022年從一些歐盟國家出口到亞美尼亞(Armenia)的出貨量異常激增,表明亞美尼亞可能已成為受制裁貿易的中心,俄羅斯當局則長期否認制裁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影響。

德瑪雷指出,俄羅斯確實設法逃避了一些制裁措施,但規模可能比媒體報導及俄羅斯當局的聲明有限,他總結了俄羅斯逃避制裁的8個要點。

1.並非所有俄羅斯貿易都是逃避制裁,只有美國、歐盟及其一些盟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這意味著只有西方公司需要遵守制裁,無論是與俄羅斯的直接交易或是與第三國的生意往來,如果一家歐洲公司記錄發現受制裁的高科技產品出口至哈薩克的數量激增,那麼必須調查是否存在可疑情況,而不參與制裁的國家大多可以隨心所欲與俄羅斯做生意。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資料照:AP)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AP)

即使在西方經濟體,許多公司仍可以與俄羅斯進行貿易。根據2021年的貿易數據,歐盟制裁僅涵蓋歐盟對俄羅斯出口的49%。為了避免傷害一般俄羅斯民眾,西方政府沒有對食品、醫療用品、其他民用物品實施制裁。

因此,制裁沒阻止歐洲去年對俄羅斯的食品及藥品出口增加。俄羅斯的小麥出口也增加了,去年出口量飆升至創紀錄水平,儘管其中一些成長可能是因為來自烏克蘭被佔領區的非法出口。

2.逃避與制裁一樣古老,1806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對英國貿易實行禁運,來自英國的船隻不得在法國港口或法國控制的歐洲港口卸貨。英國很快適應所謂的大陸封鎖(Continental Blockade),成為現代逃避制裁的第一個例子;英國重新調整通往美國的貿易路線,並建立通往歐洲大陸的走私路線。

南韓媒體指稱台灣「Billions Bunker Group」租用香港籍油輪「方向永嘉號」(Lighthouse Winmore)在公海上向北韓船隻交運約600噸油品(AP)
2017年12月,南韓媒體指稱台灣「比利恩油品集團」租用香港籍油輪「方向永嘉號」(Lighthouse Winmore)在公海上向北韓船隻交運約600噸油品(AP)

21 世紀,所有制裁制度都以某種方式受到規避,例如北韓非法進口石油,這是因為東海未被發現蹤跡的油輪之間的船對船轉運。只要制裁存在,無論是不可告人的實體或受人尊敬的歐洲銀行,各種行為者都會透過幫助受制裁的國家或公司規避這些措施來獲利。然而,這不意味著制裁措施沒發揮作用,結果恰恰相反,如果制裁沒造成影響,那麼對規避制裁的複雜、充滿風險且耗時計畫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相關報導: 中國的戰爭資金:北京計畫如何利用「人民幣國際化」,以抵禦未來制裁? 更多文章

3.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很難逃避制裁,西方針對俄羅斯的融資管道及貿易能力實施制裁,制裁措施非常全面。自2014年以來,制裁措施讓俄羅斯當局幾乎不可能在海外為能源計畫籌集資金。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國家開始針對俄羅斯進口高科技產品祭出制裁,藉此限制俄羅斯製造軍事裝備的能力,並制裁俄羅斯出口碳氫化合物以遏制俄羅斯當局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