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當民共敵意螺旋成形,陳明通想通也難通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通,上任後首度接受立法院備詢。(陳明仁攝)

新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就任,一刻不歇就到立法院備詢,表現不俗,原因很簡單,他的前任張小月表現實在太平凡,兩岸左近無事,她就像個留聲機反覆播放,既無創意亦無膽氣,這不怪她,既非民進黨自己人,不論政策辯護或說明總是缺了點底氣。

陳明通則不然,曾任扁朝陸委會主委,對於兩岸事務不論學術或實務,實屬本業堪稱在行,面對立委質詢自然相對有信心,然而,他的信心也說明了一件事,自二0一六年的五月二十日蔡政府就任迄今,兩岸算是虛耗了一年十個月,陳明通的自信能否為蔡政府打開兩岸僵局,頗有疑問,畢竟有想法不一定找得出做法。

不爭「九二共識」之辯,「憲法一中」肯認乎?

舉例而言,行政院長賴清德備詢時說,「如果中國把大門關起來,九二共識是唯一的鑰匙,這在台灣是找不到的。」這話說得邏輯不通,如果九二共識是鑰匙,這鑰匙一直都在,至少馬政府八年用這把鑰匙開了八年大門,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民進黨蔡政府抵死不用這把鑰匙,但又打造不出一把新鑰匙。

陳明通備詢時換了個說法:「我們不需要再為一個有爭議的名詞爭辯,這樣不能解決問題。」有道理,自蘇起精要九二香港會談及後續往返電文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有不同的意見,陳明通沒有否認國民黨認知的「一中各表」,但特別提出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也曾提出「諒解」之詞,因此,他主張跳脫名詞之爭,尊重九二香港會談的精神,回過頭以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這個說法也與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的主軸合拍。

問題來了,北京政權不若台灣這麼有彈性,而且,四年或八年一替換地改弦更張,如果「九二共識」淡化為「九二諒解」或「九二精神」,先不說北京腦筋能否轉得過彎來,陳明通大概先要到民進黨中執會報告,確認民進黨接受否,即使民進黨接受,還要接受獨派嚴厲挑戰;至於「回到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形同廢話,不只兩岸事務,任何政策都得依法依憲,這是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陳明通做此主張的時候,應該沒有忘記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當年主張「憲法一中」如何被黨人修理吧?

20180320-行政院長賴清德、陸委會主委陳明通20日於立院備詢。(顏麟宇攝)
行政院長賴清德說找不到九二共識的鑰匙;陸委會主委陳明通隔天緩頰要大家別糾纏在口名詞之辯。(顏麟宇攝)

而不論是中華民國憲法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都是台灣的憲與法,這是我們對內的準則,兩岸事務則是對「外」(特殊的外部關係),對外談判對外協商除了內部憲與法的約束之外,進退要拿得出對方能接受的準則;以自己的規範要對方接受,中國內部還有反分裂法哩,這還能談嗎?所以才必須創造兩岸各自執守的底線之外的空間。「九二共識」曾經創造這個空間,陳明通看來也還沒找到另創空間的新鑰匙。 (相關報導: 孫慶餘專欄:蔡英文要避免兩岸「兵戎相見」 更多文章

納許均衡漂亮,就是不能隨便梭哈

再比方說,陳明通喜歡用納許均衡比喻兩岸關係,這是非常漂亮的說法,美中台關係一直是動態、多層次的賽局,北京擺明了要統一台灣,沒動作都要掛在嘴邊嚷嚷,台灣擺明了(至少一時半刻在可預見的未來)萬萬不可,在這個賽局中,台灣有多大能力叫牌?但陳明通至少明白,隨便「梭哈」絕對不是台灣該有的招,台灣得既拒又迎,拒二步迎三步或拒三步迎二步,就這點而言,兩黨差異其實沒這麼大,陳明通定義馬政府是「扈從」而蔡政府要「維持現狀」,這是黨見之下的分別心,馬英九的「維持現狀」比蔡英文更明確:「不統不獨不武」;蔡英文的「現狀」不知是何定義?兩岸形勢不若當年,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是維持李登輝時期的現狀?陳水扁時期的現狀?還是馬英九時期的現狀?而民眾認知的「現狀」肯定不只是「兩岸未統一」,還有「兩岸持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