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狂人」李敖離世 文學政治不羈路任後人評點

李敖(吳逸驊攝)

縱橫兩岸文壇與政界的李敖,3月18日病逝於台北市榮總醫院,享壽82歲。台北「榮總」醫院的說明稿表示,李敖三年前被診斷為腦幹腫瘤後度過難關。去年10月又因肺炎入院,治療後情況有所穩定,但從今年1月底起病情惡化,於3月18日上午離世。

李敖的兒子李戡週日在臉書上說:「關於我父親之後的安排,一切遵照他的意願和他的一貫作風,不舉行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李敖近三年在病痛中度過。離世消息引發台灣親友和好友的悲痛。在中國大陸,許多媒體開設悼念李敖的專題,並重發關於李敖的舊文。

回顧其一生,始終堅持一慣地批判性格,擁有豐厚的知識,讓他成為文學與政治圈的「狂人」。李敖的文學與理念,直接影響台灣自由民主思潮。1960、70年代時,台灣年輕一輩喜歡閲讀他的作品。而在1990年代,他的思想也飄洋過海回中國大陸,為中國年輕人打開一窺自由民主的窗。

然而在台灣解嚴後,李敖過往的自由民主啟蒙者形像,卻逐漸變成「兩岸統一」的代言人。晚年他更是對中共的執政讚譽有加,中國的自由派與持不同政見人士對其批評為「假左派」,說他是真「共產主義」的投機者。

李敖
在1990年代,他的思想也飄洋過海回中國大陸,為中國年輕人打開一窺自由民主的窗。

「繼承五四精神」

李敖的過世引發兩岸各界的哀悼。李敖的摯友,曾擔任過立委與民進黨文宣部主任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向BBC中文回憶到:「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就嘗試民主、開放、爭自由的普世價值。李敖一直就是位繼承五四精神的中國當代知識分子」。

台灣民進黨籍25年資深立委,擔任總召的柯建銘向BBC中文說:「李敖是老同事、老友,他離開是離苦得樂,人世間本來就是很苦的,離開也許是海闊天空」。曾與李敖在台灣立法院共事的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則跟BBC中文表示:「很難過,李敖的一生思考模式突出,經常有很玩味卻讓人深思的言語。他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記憶」。

李敖一生被認為性格激進,愛罵人也愛告人,曾與不少文化、政治、演藝圈名人對簿公堂。雖然官司大多沒告成,但他認為「打官司不在結果、在於過程」。

有中國大陸網友表示「人生的遺憾就是沒有像李敖般的朋友」,也有網友感佩他「戰鬥般的一生」。台灣網友則表示:「一生爭議多,但仍欣賞他」、「蹲過政治黑牢、文學地位不用質疑的宗師」。

李敖

那時已加入國民黨的蔡正元,雖然是大學生,也會「偷偷摸摸」看李敖的書。「同學之間都會傳,對他的諷刺、語調和文筆都很欽佩,更重要是勇氣。」蔡正元說,李敖堅持自己是中國人,但也反強權與嚴厲政策,才得罪蔣介石。

「自小天生反骨」

李敖出生於1935年當時的「滿洲國」哈爾濱,1949年時隨著父母從中國大陸撤退來台。雖然就讀於台灣的中學,但對於當時學校體制不適應,無論是高中與大學,李敖都沒有完成學業。

然而,李敖對吸收知識相當熱衷,不僅孜孜不倦,對於時事的看法也相當尖銳。26歲時成為自由主義文化刊物《文星》的主編後,李敖開始勤於發表文章,主要大談當代自由主義與現代思維的西化。 (相關報導: 有了新歡就把女友送走,趁友人出國侵吞他的財產…胡茵夢自傳揭李敖私生活內幕 更多文章

1960與70年代,是李敖在文學界的活躍期,一路升到雜誌主編。台灣資深媒體人王健壯向BBC中文回憶:「60年代台灣戒嚴時,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兩家媒體:自由中國和文星雜誌分別走政治與文化思想路線,與國民黨對抗。李敖作為文星雜誌的主編,對整個60、70年代成長的世代都有很大的啟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