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椒專欄:被養魚還是打直球?當代男女網路曖昧圖鑑

孫小椒專欄:被養魚還是打直球?當代男女網路曖昧圖鑑(Pixabay)

在簡體中文世界,關於一段主流異性戀愛情關係如何開始,影視作品展現的模樣與現實生活中的模樣,似乎正在逐漸脫節。

在流行影視的螢幕中,我們依然在沉醉於古典愛情想像搭配現代網路爽文模板製造出來的浪漫。男女建立關係的模式無非這常見的幾種:

過時但經典,百看不厭的「鬥氣冤家」模式;

男方如霸道總裁一般積極明確追求的「甜寵」模式;

女方癡心卻遭男方狠「虐」、男方失去女方悔不當初的「追妻火葬場」模式⋯⋯

而在建立關係的中後期,則進入了更古典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浪漫,雙方均以對方和維繫愛情為先,炙熱而奮不顧身地一同對抗世界為他們情感製造的障礙——作品主要想要展現的是愛情的偉大與榮光。

在沒有普遍、健康的情感教育的社會中,流行文化塑造年輕人的愛情想像。而鑑於愛情類流行文化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女性,或許可以說,這一類流行作品很大程度上形塑了這個社會女性群體對愛情的理解。

但如果我們把眼光回落到身邊,回落到真實的情感世界,你可能會發現,現實似乎已經不再是如此。

我被「養魚」了嗎?

現實不僅沒有對愛情互動的誇張演繹;我們逐漸失去的,似乎還有一直以來大眾想像的親密關係建立模式:從對他人感興趣、一方發出可能發展的邀約、雙方抱着明確目的互相接觸、成功建立關係或者放棄。現實不再是這樣了,在網路情感討論區,你越來越多看到的,是大量女性身陷於曖昧中無所適從,患得患失。

這種曖昧的形式,通常建基於雙方密集的線上聊天,特別是聊天中時不時突破邊界感的試探和撩撥,但至少有一方——常常是最初主動的一方——不願意明確自己對於是否建立關係的態度。

約會、交往、曖昧、男女、戀愛(Unsplash)
在網路情感討論區,大量女性身陷於曖昧中無所適從,患得患失。(Unsplash)

這種若有還無的關係讓發帖的網民(通常是女性)感到痛苦,他們貼出大量對話記錄和經歷自述,尋求網友意見,追問對方對自己到底是什麼態度,自己應該採取什麼措施。這些帖文展現的互動各式各樣,但內核常常大同小異: (相關報導: 孫小椒專欄:華燈初上後,她們能走出圍繞男性的瘋狂與互害嗎? 更多文章

「我目前聊了四個月,已經開始患得患失了。月底沒有結果就攤牌,不想再經歷情感內耗了,會感覺自己好像是被『養魚』一樣難受。所以各位怎麼看?」

「5月初我覺得關係是時候可以進一步了,但是他一直遲遲沒有推進,甚至有一點點退回去的意思。所以我就打直球問了,因為不想內耗自己。打直球之前想過後果,覺得就算被拒絕不過是失去一個朋友而已,我不缺這一個朋友。所以我就問了。」

「第一次直球,失敗告終。……可能最近,天天聯繫,總是出去玩,加上吸了同一支煙,讓我有了恍惚,而且我太習慣和依賴這種接觸了。……他說抱歉有些舉動讓我有了誤會,還說以後可以做朋友的玩耍。我就說,那樣我腦子會很亂,以後君子之交淡如水吧。他說好的。」

這些情況過於普遍,「渣」早已不夠形容,網民們發明了一些專有的詞彙:

「海王」:原本是DC超級英雄水行俠的簡體中文譯名,如今被用來形容與多人同時保持曖昧關係的男性。

「養魚」:則承接同一個喻體,處於某人的備胎群中被形容為置身其「魚塘」,而被「養魚」則代表你可能被對方圈入一場其實不會有正式交往可能的曖昧之中,類似以前的「備胎」或者廣東話「觀音兵」。

「內耗」:指因為身陷不明確關係,而對自身精力與情緒的大量消耗。

「邊界感」: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詞,形容的是異性朋友交往的分寸,倘若對方時常突破這種分寸,但又沒有實質推進關係的意思,那代表你可能被有意「養魚」了。

「免責聲明」:用來形容曖昧關係中對方使用的一些推拉關係的話術,表明自己進入正式關係意願不高的語句,例如「我不想談戀愛」,「我不是個好男人」,「我不想傷害別人」等等,在其他行為突破邊界感的同時,配合「免責聲明」,為未來拒絕負上親密關係責任留下後路。

「打直球」:原本為棒球術語,通常是這種關係走到後來,一方難以忍受關係沒有推進的曖昧狀態,從而選擇直接表明自己的交往意願,並要求另一方表態的攤牌舉動。

「上頭」:類似於台灣說法「暈船」,指開始陷入一段關係,而相應的「下頭」則指從心動中清醒和抽離,常常發生在「打直球」遭遇對方迴避或拒絕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