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告別,2019年遠行的靈魂

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摩里森(Toni Morrison)2019年8月5日深夜逝世,享壽88歲。(AP)

她的一生都在唱歌,無懼種族歧視,唱遍聲樂殿堂;他是一位丰采翩翩的政壇巨人,既堅持信念也爭議叢生;他的「玻璃金字塔」曾引發巨大爭議,但時間讓它成為經典;她是昔日的「美國甜心」,形象非常陽光,人生卻有許多陰影……2019年12月31日,「2010年代」來到最後一天,諸多傳世人物也隨著這個繽紛的年代走入歷史,幸運的是,他們的事蹟與作品永遠不會被世人遺忘。

古典樂壇今年老成凋零:指揮家兼鋼琴家普列文(André Previn)、女高音傑西諾曼(Jessye Norman)、指揮家楊頌斯(Mariss Jansons)、男高音許萊亞(Peter Schreier) ……。其中拉脫維亞裔大師楊頌斯與台灣淵最深,曾在1996、2007、2014與2016年4度率團訪台;如果不是健康狀況惡化,他原本會在2018年5度造訪。

楊頌斯曾同時將歐陸兩大天團──荷蘭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RCO)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RSO)納入麾下,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樂團營造者」(orchestra builder),英國樂評家勒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曾說:「楊頌斯對樂團排練的準備無與倫比,他叫得出每一位團員的名字,知道他們在樂譜上做的記號。休息的時候,當團員去喝咖啡、打電話,他會留在舞台上,調整團員的座椅,可能只有毫厘之差,只為了營造他要求的音場。」

日本人平均壽命超過80歲,是《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全球最長壽男性/女性」的常客,因此會出現一位「百歲人瑞」前首相,也是合情合理。中曾根康弘出生時,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結束;他病逝時,人類社會已進入5G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社群媒體時代。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與美國前總統雷根。(美聯社)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與美國前總統雷根。(美聯社)

當然,中曾根康弘的「成就」不只是長壽,他縱橫日本政壇近60年,擔任首相近5年(1982─1987),任內提倡「戰後政治總清算」、將國營鐵路民營化、強化美日同盟、大幅提升日本的國際地位。但是,中曾根任內與美國、英國、法國及西德簽署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導致日元快速升值,也讓時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在短暫榮景之後,陷入經濟停滯甚至衰退。 (相關報導: 賭上性命的救命英雄》救援洞穴少年卻血液感染,泰國海軍海豹隊員不幸病逝 更多文章

卜倫(Harold Bloom)曾說:「這恐怕是一門逐漸失傳的藝術──閱讀,細細密密、愛不釋手、一絲不苟的閱讀,興奮地體察文字如何在我們眼前開展。」 依此而論,《西方正典》(The Western Canon: 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作者卜倫(Harold Bloom)不但是一位評論家,也是一位藝術家,是「閱讀」這門藝術的捍衛者與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