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實體店比網購更有快感?心理師:只要選擇這五種「購物方式」,花錢真的能讓人感到愉悅

下單刷卡時,我們往往期待「購物」行為會為生活帶來改變,這種期待才是購物的快樂源泉(圖/unsplash)

本週實習妹妹連​​續好幾天在午休的時候捧著手機,笑得滿面春風,我們都以為她戀愛了。昨天我們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原來讓少女每天笑成一朵花的並不是愛情,其實,她的笑是因為在刷雙11購物車…

趁著剁手佳節就要到了,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如果購物快感確實存在,如何利用心理學技巧延長並放大這個快感?

僅僅是幻想購物,人類都能獲得快感。

密歇根大學的 Scott I. Rick 教授在《消費者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上提到了一個關於購物能否提高人們的控制感、減少悲傷的實驗:首先,他讓參與者觀看一段3分鐘的短片,短片內容是關於一個小男孩父親的死亡,用來喚醒參與者的悲傷情緒。

接著,他們被分成了兩組,其中一組的任務是想像自己挑选和購買4種物品,並將它們放入購物車內。另一組的任務則是判斷和指出4種他們認為在旅行中最重要的4件物品。而兩組都可以從完全相同的12種商品中挑選。

最後,研究者對這兩組的參與者都進行了情緒量表的測試和分析。結果發現,第一組(也就是想像自己購買了商品的那一組)的悲傷水平也比第二組減少了三倍!同時,第一組中有79%的人認為自己感受到明確的控制感,比第二組整整高出了40倍!

《消費者心理學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想要購買東西的願望比實際擁有東西更讓人開心。

舉個例子,我們因為買一隻口紅而感到快樂,是對它有很多期待(即使這種期待可能是你沒有注意到的):這個口紅色號很美,塗上之後大家會注意到它,會誇獎你稱讚你羨慕你,甚至還會因此得到自己喜歡的人的青睞等等。

說到底,在購物時,我們期待「購物」這一行為會給生活帶來改變,這種期待才是購物的快樂源泉。

然而,我們不得不忍痛給各位帶來一個壞消息—當我們收到商品,很顯然立刻就停止了對購買的期待,接下來是否還能有快感,就真的只能取決於商品本身是不是夠好了(多少次拆了快遞就後悔大家自己心裡都清楚吧)。說白了,購物快感很可能是一種脆弱的塑料快感啊!

為了造福人類,延長、增強購物快感,我們今天特地為大家整理了這份《快樂無邊購物指南》,希望能幫你獲得神仙體驗。

問題來了:如何延長和放大購物快感?

1. 走出家門,去店鋪買東西吧!

如果你也是癡迷於網購的重度患者,為了延長購物的樂趣,不妨嘗試轉變一下購物方式。有購物需求時,走出房間,多去實體店逛逛。線下店舖的立體感和真實感會讓你更有逛街的氛圍,也更加投入其中,感到愉悅呦。

2017年 Anne Moes 等人做了一項關於消費者購物體驗的研究:

他們給三組參與者觀看同一家店舖的照片,但第一組參與者看到的是店舖的普通平面照片;第二組看到的是360度全景照片;第三組帶上VR眼鏡觀看虛擬現實店鋪環境。 (相關報導: 丈夫得到憂鬱症怎麼辦?她選擇不努力、不強求、保持平常心,暖心陪伴感動百萬病友 更多文章

在參與者觀看完照片後,請他們對店鋪進行評價,同時對他們心理狀態進行測試,發現佩戴VR眼鏡觀看店舖的參與者,僅僅是在虛擬世界中進入實體店鋪,心理狀態也更積極、愉悅,同時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