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白色恐怖、不知道基隆河曾經滿是死屍 他認自己曾對台灣文化斷根

蔣渭水紀念公園內的紀念牌樓,仿照當年蔣渭水生活之迪化街巴洛克建築風格。(圖/何志偉立委辦公室)

波士頓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發源地,為了緬懷這段過去,波士頓市政府於1951年將十七個重要歷史的建築串聯成「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始於波士頓公園終至邦克山紀念碑,全長約四公里,花個兩個小時沿著路上指標,透過歷史導覽與周邊觀光便能認識美國爭取民主人權的歷史,這也是波士頓市區重要的觀光路線。

在台灣,走過百年的台北城也有兩條「自由之路」講述著台灣人爭取自由、人權的歷史,即「1920年非武裝民主抗議路線」和「探勘二二八事件事跡」。

為紀念「臺灣文化協會」創立90年,蔣渭水紀念公園內設置了由藝術家蒲浩明所塑造的蔣渭水紀念銅像。(圖/何志偉立委辦公室)
為紀念「臺灣文化協會」創立90年,蔣渭水紀念公園內設置了由藝術家蒲浩明所塑造的蔣渭水紀念銅像。(圖/何志偉立委辦公室)

 

1920非武裝民主抗議路線:

蔣渭水紀念公園→臺北北警察署(現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靜修女中→大安醫院、臺灣民報、文化書局(現址:義美門市)→臺灣民眾黨本部→永樂町郵便局→永樂座→港町文史講堂

 

探勘二二八事件事跡: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前身:臺灣廣播電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中山堂→撫臺街洋樓(前身:《人民導報》報社)→彰化銀行臺北分行(前身: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臺北法主公廟→天馬茶房→康樂醫院→三民書局→文山茶行

 

不讓台灣人「斷根」 何志偉打造台灣自由之路

立委何志偉認為台北歷史正是民主運動的血淚史,從日治時期蔣渭水等人追求民主自治到228事件再到黨外運動,台灣的自由之路的故事一點也不遜於波士頓,於2012年便倡議參考美國波士頓自由之路經驗在台北也設置自由之路,讓民眾與遊客能透過走訪蔣渭水紀念公園、天馬茶房等人權景點,以更了解台灣邁向民主化的歷史。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天馬茶房」舊址查緝私菸,造成民眾一死一傷,引起一連串請願、要求查辦、平反等聲浪,成為二二八事件爆發導火線。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天馬茶房」舊址查緝私菸,造成民眾一死一傷,引起一連串請願、要求查辦、平反等聲浪,成為二二八事件爆發導火線。(圖/柯承惠)

「我曾經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文化『斷根』過,不知道戒嚴、不知道白色恐怖、不知道基隆河曾經滿是死屍,讓我重新覺醒的是台灣這片土地的人事物,也讓我決心不再讓台灣人『斷根』。」何志偉說。而當時27歲一句台語都不會說的他開始努力學台語,更致力於了解台灣文化與歷史。於是他提出了「自由之路」的構想,卻被笑說這樣民眾怎會有感?這使他更堅定:「因為無感才更需要做!」

「臺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在今日靜修女學校舉行成立大會,本部則設立於蔣渭水開設的大安醫院舊址。(圖/何志偉立委辦公室)
「臺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在今日靜修女學校舉行成立大會,本部則設立於蔣渭水開設的大安醫院舊址。(圖/何志偉立委辦公室)

如今,走在屬於台灣的「自由之路」,大家只須用雙眼、雙腳就能體驗不同時代的台灣人,為公平正義踏上崎嶇的自由之路的歷史,與了解台灣爭取這段民主自由的艱辛。

「自由之路」遊程中,結合了文史工作者、導覽團體一同為遊客導覽。
「自由之路」遊程中,結合了文史工作者、導覽團體一同為遊客導覽。(圖/何志偉立委辦公室)

轉型正義就是一個國家歷史記憶的傳承

「自由之路」沒有大興土木建造的蚊子館,因為歷史就在我們身處的生活環境中,而這也是面對過去釐清真相最好方式,尤其「在轉型正義上,如果國家不積極、年長者選擇遺忘、年輕人選擇不過問,對一個國家歷史記憶的傳承相當危險。」何志偉提醒。

時任北市議員何志偉與文史工作者在「永樂町郵便局」舊址前紀念牌,其為仿照當年蔣渭水發給國際聯盟的電報底稿,告發日本人在殖民地販賣鴉片。
時任北市議員何志偉與文史工作者在「永樂町郵便局」舊址前紀念牌,其為仿照當年蔣渭水發給國際聯盟的電報底稿,告發日本人在殖民地販賣鴉片。(圖/何志偉立委辦公室)

而一個國家如何面對未來的關鍵即在轉型正義落實,這並不是清算、復仇,而是了解真相。「若是沒有發掘、沒有對話、沒有共存,真相就如化石一樣深埋在土裡。」何志偉認為,唯有對話和共存是台灣社會要接受的共識,才能進一步創造更民主的社會,並舉了紐約世貿大樓重建、德國史塔西檔案局設立一事說明。

911恐攻後,美國花了11年時間重建,這不只反應了美國人的堅韌外,又將亡者的名字刻在紀念牆上,撫慰了親友的哀傷,也讓他們不再畏懼事發地,順利回歸正常生活。 (相關報導: 「天馬茶房起步 回到歷史原點」 二二八事件72周年 紀念遊行雨中登場 更多文章

另,然而當施暴者是國家機器時,不僅要還原歷史與真相,更要回復受害者的正義;以德國為例,早在1991年便設立了「史塔西檔案局」,專責管理東德政府留下的監控檔案,至今已有超過200萬人申請調閱,有人了解、有人釋疑,但最重要的是他們能繼續面對接下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