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宣布有本土確診52992例,境外移入31例,總共53023例確診(包含151例死亡),確診人數中,新北市7703例,高雄市7506例,臺中市7037例,桃園市5162例,臺南市4426例,臺北市3765例,彰化縣3726例,屏東縣2213例,新竹縣1543例,苗栗縣1377例,雲林縣1168例,南投縣1128例,新竹市1028例,基隆市1021例,花蓮縣931例,宜蘭縣874例,嘉義縣837例,嘉義市557例,臺東縣550例,金門縣203例,澎湖縣196例,連江縣41例。
我國新冠疫情持續發展,如今已進入「高原期」,染疫人口分佈也呈現「北降南升」趨勢,隨著確診人數不段增加,不少確診者也發現,感染新冠後眼睛也會感到不舒服。對此,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眼睛也是病毒可能侵襲的器官,「眼睛本身就存有ACE2接受器,這是COVID19病毒最喜歡的天菜」,病毒可以透過揉眼睛的的動作由手進入眼睛。
新冠病毒「最愛侵入器官」是它,醫警告1動作恐感染
黃軒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自從COVID-19開始流行,不少人都有出現眼睛不舒服症狀,只是很多人沒告訴醫生,「大家都以為只有COVID19病毒只有侵犯呼吸系統而已!」
黃軒進一步說明,眼睛不僅是COVID-19 可能侵襲的器官,其中眼睛本身就具有ACE2接受器,這是COVID-19病毒最喜歡的天菜,「只是你不知覺的揉眼睛,病毒可能透過你的手指頭,沾到眼睛內的黏膜,而進入感染了眼睛。」
黃軒也指出,過去新聞就曾報導過,我們即使戴著口罩,依然會一直摸眼睛,且每小時平均揉眼睛7.2次。而根據2015年的澳洲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的研究發現,人類會控制不了的反覆觸摸自己的臉,且每小時摸自己的臉不少於23次,其中包括頻繁地摸眼、鼻和嘴,而摸眼睛佔27%、摸鼻子佔31%、摸嘴佔36%、同時摸眼鼻嘴佔6%,「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除了戴口罩,在高風險工作人員例如醫護人員,也得戴上護目鏡,避免去揉到眼睛。」
此外,根據近期一篇綜合研究分析8219位確診病例超過30幾篇國際的研究顯示,平均11.03%的確診病例,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個眼睛不舒服的症狀,也就是,「大約平均每10位確診者,有1個是有眼睛症狀的」。
而COVID-19 眼睛最常見的不舒服症狀是「乾眼或異物感」(16%),其他也還有紅眼(13.3%)、易流淚水(12.8%)、眼睛很癢(12.6%)、眼睛疼痛(9.6%)、眼屎很多(8.8%)。另外也發現COVID-19 眼睛常見的疾病有88.8%都是結膜感染引起,其他角膜炎、表層鞏膜炎及角膜結膜炎也都各佔了2.2%。
最後,黃軒呼籲民眾出入高危險區域,除了戴上口罩,也可以考慮戴上護目鏡,並勤洗手、不要亂揉眼睛,這都是眼睛防疫的重要措施。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相關報導: 新冠肺炎》確診怎麼吃好得快?營養師列飲食5大建議,「這飲料」止咳效果竟和吃藥相當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邱劭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