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預測接下來將對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科技突破,而今年也不例外,日前(2月21日)他們公布了今年的十大科技突破清單,跟往年不同的是,在這份預測中,每一項還附上了主要的研究者名單,現在就趕快來看看2018有哪些重要領域值得關注?
一、在雲上的AI,給所用人的人工智慧(AI for Everybody)
「全球開發者總數大約有2,100萬人,但全球的數據科學家僅約100萬人,因此能善用人工智慧、甚至從中獲利的企業僅占少數。」Google雲端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説。

人工智慧議題雖然熱了好一陣子,但進入門檻卻沒有降低,真正能採用AI技術的公司很少,原因是缺人才,成本又太高。不過除了目前統治AI雲端市場的亞馬遜旗下AWS子公司之外,今年一月初,Google也發表了Cloud AutoML,目標是打造簡單易用的AI,透過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技術,將已經訓練好的模型套用至新的模型,以幫助新的模型訓練,提高開發效率。此外,微軟的Azure平台也加入戰局,與亞馬遜攜手推出一款開源深度學習框架Gluon。
雖然不知道會是誰成為領頭羊,不過透過雲端服務讓人人都能用AI的時代已經不遠了。
二、還沒泡沫?3D金屬列印技術(3-D Metal Printing)為製造業開新路
3D列印技術行之有年,不過應用範圍似乎一直有種走不出Maker或是設計師工作室的感覺(好啦,醫療產業應用也日益成長),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除了塑膠之外的材料,列印速度之慢、成本之高,所以難以為市場所接受,甚至在2016年被《新聞週刊》評為「噱頭一場」。
不過,3D列印的頹勢在去年已出現扭轉。2017年,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研發出了一種3D列印不銹鋼零部件的方法,而透過此法產出的零部件強度是傳統工法的兩倍;而3D列印新創在去年也表現亮眼,像是Markforged,發表了一款價格在10萬美元以下的3D金屬列印機,Desktop Metal除了順利出貨他們的產品外,更計畫打造比過去快100倍的工業用機型;而一直以來應用3D列印技術於航空產品生產的通用電氣(GE),更計畫在2018年開始銷售自己研發的3D金屬列印機。
3D金屬列印技術操作越來越簡單,成本也降低,若能被廣泛應用,工廠將不必再被有大量庫存,也更能實現客製化製造,甚至製作傳統金屬加工無法打造的複雜零部件。
三、多虧全球瘋比特幣?完美的網路隱私(Perfect Online Privacy)保護即將實現
儘管研究員已經努力了數十年,但真正飛躍性發展還要多虧了這兩年大熱的加密貨幣,讓真正的網路隱私保護成為現實,而這都多虧了:零知識驗證(zero-knowledge proof)這項工具的出現。 (相關報導: 你每天在用但你不知道!價值堪比「石油」,這礦產超搶手讓蘋果都緊張,撒錢先囤貨! | 更多文章 )
零知識驗證的出現多虧Zcash(一款在2016年建立的虛擬貨幣),它是一個新的密碼協議,Zcash的研發人員透過名為zk-SNARK(簡明非互動零知識驗證,zero-knowledge succin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s of knowledge的縮寫)的方法,讓用戶進行匿名交易,通常,這在大多數區塊鏈交易中是不可能的,因為儘管交易都是匿名的,但公共區塊鏈公開、透明的特性,可以讓駭客透過與其他數據結合,追蹤甚至識別交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