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國高中生都失眠」耗損身心追求卓越,台灣人你壓力破表了嗎?

台灣人生活環境壓力漸增,罹患憂鬱症的比例直線上升中(圖/flickr@Kevin Dooley)

看診有40年經驗的台大精神科教授李明濱、名譽教授胡海國也不約而同指出,病人的型態和過去大有不同,明顯是社會大環境所造成。

「社會孤島」蔓延,一旦受挫無人可求助

李明濱從1970年代開始看診,當時常見和遺傳有關的精神疾病,但最近20年,有一半病人是壓力引起的身心失調。他們感到害怕、恐慌,全身都不舒服;進入21世紀,3C產品發達,出現了網路成癮,更衍生網購狂病人。

胡海國則說,社會變遷帶來壓力,台商為了工作、小留學生為了求學,與家人分開,人際關係疏離。身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的他,在2014年對上千人進行調查,超過三成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經覺得隔離、孤立;也就是說,每三人就有一人感到孤寂。

「這是社會孤島現象,」他說,當面臨突如其來的壓力或人生挫折時,因為缺乏家人或旁人的協助或支援,無法度過難關,身心很容易出問題。

在孤島社會,家庭似乎不再是避風港。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表示,民眾最常詢問夫妻、家庭問題,比例超過三成。2013年就有16萬人次求助,每天有超過400通電話,創下歷史新高。

台北市衛生局則發現,2014年求助心理諮商的民眾,有三成是親子議題、二成四是婚姻議題,超過五成都是因為與家人互動不好,可見家庭問題會從婚姻延燒到親子,影響情緒。

然而,修復家人關係需要磨合。振興醫院身心內科醫師袁瑋就發現,台商、小留學生長年在外,返台後,需要和疏遠的家人重新建立關係,但為了適應彼此,夫妻、親子又產生磨擦,壓力變大而前來看診。

追求工作卓越 卻過度耗損身心

導致孤寂、疏離的一項原因是大家忙於工作。胡海國說,診間經常可見迫於工作壓力、急著面對挑戰的人,他們因為難以在有限的時間,適應快速的生活步伐,得了「熱鍋螞蟻症候群」「追求卓越症候群」,身心受創,以致出現了「耗竭症候群」。    

由於景氣沒有好轉,工作機會少,即使壓力大,上班族還是咬牙忍耐,無法輕易離開現職,過勞現象在各行各業蔓延。

根據勞動部調查,台灣勞工平均一年工作2124小時,排名全球第四,比德國多工作三個月,加上3C產品與通訊軟體盛行,多數人下班後還要繼續工作,就寢之前,仍處於緊繃狀態,身體難以真正休息,引發憂鬱情緒。

生活壓力無法紓解,憂鬱症已成為21世紀職場的文明病,自殺者有七到八成患有此病,也引起企業重視。

憂鬱症 已成職場與健康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推估,2020年,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二名殺手是憂鬱症,到了2030年,它將成為社會負擔成本最高的疾病,英國、荷蘭每年因為工作壓力造成的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成。世界經濟論壇則建議,憂鬱症要列為職場健康的評估項目。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緩緩道出以前罹患憂鬱症的原因。她表示,自己一年要在全台各地演兩百多場戲,即使生病也要上場,不能休息,為了維持整個劇團的生計,她不能停下來。 (相關報導: 憂鬱加速老化 荷蘭實驗證明 更多文章

背負全劇團重擔的她,壓力大到吃不下飯、夜不成眠、心悸,體重掉了七公斤,必須靠鎮定劑、腸胃藥,才能入睡。所幸接受藥物治療七個月後,病情痊癒,又回到熱愛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