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網站像是臉書、推特等,早已變成我們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但你有想過你在這些網站上面所發布的個人訊息、和其他人的互動資訊以及其他私密資料的隱私權嗎?如果政府組織向這些社群媒體公司索取你的隱私資訊時,他們會交出這些資訊嗎?而你又是否又會被告知呢?
〈電子前線基金會的誰挺你(Who has your back)報告〉
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成立宗旨為教育與援助民眾有關網際網路上的法律問題,像是訊息隱私權、公民言論自由等),每年都會發布一份稱為˹誰挺你(Who has your back)˼的報告,裡面整理美國數十家知名電子通訊與網際網路公司,在面對美國政府索取使用者個人資訊時的公開透明與捍衛使用者隱私權程度。
其中六項指標包括:
要求政府先出示搜索令,才願意給予使用者通訊資訊。
除非是非常緊急情況,或是有法律傳票禁止,否則公司有告知使用者政府提出搜索要求的義務。這些通知一般希望在公司給予政府通訊資訊前就先告知使用者,讓他們有時間能夠尋求法律上的應對,甚至拒絕給予政府相關資訊。
發布(年度)資訊公開報告(Transparency Report),裡面要清楚交代他們每一年提供給政府使用者通訊資訊的頻率,以及理由。
發布當公司面對法律強制要求公布使用者資訊時的應對準則,像是是否需要政府搜索令、公司的法律程序、給予的資訊型態,以及對於特殊情況的定義等。
為了使用者資訊隱私權而上法庭。(此項指標的有無並沒有絕對好與壞,因為每間公司法律程序不同,並不盡然會走上法庭一途。)
幫忙推動捍衛使用者網際網路隱私權的相關法案。
這邊也整理出幾家臺灣民眾比較熟悉的電子商務與社群媒體公司,讓大家看看這些公司在這六項指標上的表現。
(表格:翻譯整理自2014 EFF Who has your back報告)
〈政府要求臉書資訊〉
當然並不只有美國政府要求公司出示使用者的網路通訊資料,各國政府也都會做此要求。臉書每半年都會發布一份「全球政府資訊索取報告」,裡面紀錄上半年或下半年度,全世界向臉書索取用戶資訊的國家、索取資料的次數、總共索取的臉書用戶數,以及資料索取的成功率。
這些政府的索取理由多是為了調查犯罪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索取的資料類型則是用戶帳號、使用期間以及帳號登入的IP位置。臉書所公布的這項報告讓人得以窺見政府如何監控公眾資料,尤其是一般想像中具隱私性的網路社群活動。
臉書表示,2014 年上半年度各國政府要求他們提供使用者資訊的比例大幅升高,總共提高了24%,其中尤以美國政府要求最多,其次為印度和德國政府。臉書特別說明,他們一般會謹慎嚴密地審核所有的政府要求,如果要求理由過於空泛或是沒有法律基礎,他們都會加以拒絕。他們也提到2014上半年度,他們對於政府要求的拒絕率就提升了19%。
根據臉書所整理的 2014 年臺灣政府要求數據,臺灣政府在去年一共提出了 456 次的申請紀錄,裡面涉及了744 筆用戶帳號。臉書會根據臺灣當地法律,來衡量是否遞交資料。最後統計顯示,臺灣政府對於臉書資訊索取成功率大概為六成。臉書的數據中有一項是政府是否要求臉書封鎖某些特定資訊或帳號,在這部分臺灣政府在去年一年沒有提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