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追求失敗」影片為何有千萬粉絲觀看?平凡女孩用各種「廢物」證明:做蠢事才聰明!

29歲瑞典女孩Simone Giertz正嘗試將特斯拉電動車改裝成「皮卡車」。(圖/創新拿鐵)

武俠小說家金庸筆下有個俠客「獨孤求敗」,因劍術超群,致一生求敗而不可得。而真實世界中也有個「求敗」的29歲女孩,卻是為消除自己對成功的壓力和期望,轉而故意嘗試創造會失敗的事物。而這樣的轉變,讓她成為專有領域中的「天下無敵」。 

創新點:製造愚蠢的東西,實際上是很聰明的決定。

本文4大重點:1. 藉著發明「無用」之物,讓自己成為「有用」之人。2. 當目標不再是成功,就不用怕結果會是失敗。3. 想在所處領域中出類拔萃的最簡單方式,就是選擇一個小領域。4. 不管是聰明問題或是愚蠢問題,都是通往真理與答案的必經途徑。

當我們購物時,決定購買的標準通常是商品是否對我們有用,因為「有用」代表有「價值」,而有「價值」似乎也是一個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但如果有人的目標是專門發明沒有用的東西,則是否他的人生就沒有價值了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專門發明「無用機器人」的Simone Giertz身上找到。

1. 藉著發明「無用」之物,讓自己成為「有用」之人

Simone Giertz是一個專門在YouTube頻道上發表視頻的「YouTuber」,她的訂閱者大約200萬人,發表過最受歡迎的影片大約有1,000萬次觀賞。這個數字或許和名人Kylie Jenner等人有上億粉絲的紀錄差距甚遠,但大多數名人放上網的都是「有用」的流行生活資訊,而Simone Giertz與他們不同,她專門發明「無用」的機器人,並將它們拍成影片後與大家分享。特別的是,這些看似無聊的發明卻成了Simone Giertz賴以維生的職業,為她帶來了收入,讓她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而Giertz會選擇這麼特殊的職業,則和她的成長環境及個性有關。

Simone Giertz是瑞典人,在距離首都「斯德哥爾摩」約6英里遠的「Saltsjö-Duvnäs」長大。她的母親是電視靈異節目的主持人,父親則是一名電視製片人,因此Simone Giertz自幼對於傳播媒體環境並不陌生,有利於日後成為一名職業的YouTuber。

Simone Giertz的個性也與一般的小孩不同,她不像其他兄弟姊妹,希望父母親在睡前為她講床邊故事,而小學時她也是班上唯一選擇木工而不是縫紉的女孩。隨著年紀漸長,Giertz逐漸表現出勇於嘗試的性格。她16歲時成為交換學生,前往中國合肥學習普通話。回到斯德哥爾摩三個月後,Giertz繼續前往一所瑞典寄宿學校學習非洲的「斯瓦希里語(Swahili)」。然後高中畢業後Giertz又回到中國,這次是在廣州外的南海待了半年。 (相關報導: 網絡文學平台Wattpad創始人:「我們把很多權力還給粉絲」 更多文章

(圖/Wired.com)
(圖/Wired.com)

Giertz努力取得好成績,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全A,還以全校前幾名畢業。但她上了瑞典皇家技術學院(Swedis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TH)物理系後,卻只了唸一年就覺得興趣不合而選擇退學,於是前往瑞典官方網站擔任編輯,用她的中文技能改善該網站的中文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