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想成為中國的養豬場!」阿根廷與中國達成豬肉出口協議,引發民眾大規模抗爭

連日來,阿根廷多個城市都爆發了反對與中國簽訂豬肉生產協議的抗議。(BBC中文網)

「對豬更多一些同情吧」「反對動物剝削!」成百上千的阿根廷民眾手舉標語,在周一(8月31日)聚攏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舉行遊行抗議。

即便面臨嚴重的新冠疫情的威脅,連日來,這樣的遊行已在這個南美國家的多個城市上演。示威者抗議的是,遠在地球對角線另一側的中國希望與該國達成的一筆規模龐大的豬肉投資和出口協議。

這筆價值35億美元(約239億人民幣)的協議將使阿根廷成為中國豬肉最大的供應國,但它卻在阿根廷環保團體、動物權益者和民眾中招致前所未有的阻力。超過20萬民眾在網路上簽署了請願書,反對該計劃的實施。

自阿根廷新任總統艾伯托・費南德茲(Alberto Fernández)去年底上任以來,中國與阿根廷的關係獲得加速推進,但此次抗議讓兩國的合作面臨輿論衝擊。阿根廷當局表示,已推遲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的時間。

「豬肉出口協議」

大批阿根廷民眾周一(8月3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五月廣場(Plaza de Mayo)遊行,抗議阿根廷和中國之間可能就豬肉生產和出口達成的協議。

參與遊行的主要是該國的環保主義人士、動物權益活動人士及其支持者。他們高舉反對動物剝削的標牌,指責當局突然大幅提高生豬產量將導致生態破壞。在現下游行的同時,還有數以萬計的網友在多個網路平台上提交請願書,要求取消協議簽署。

「唯一能激勵他們的是不斷流入的美元,這些美元被用來繼續支付外債這樣的騙局,」遊行的參與者塞萊斯特・費羅(Celeste Fierro)對路透社說道。

阿根廷民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統府前抗議。阿根廷民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統府前抗議。(BBC中文網)

除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在阿根廷的其它城市也有類似遊行舉行。在大西洋沿岸城市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環保組織成員朱麗葉・帕拉迪諾(Juliet Paladino)表示,「人們必須意識到威脅所在」。

他對當地媒體說,阿根廷沒有足夠的穀物來餵養這些豬。「這將意味著擴大種植轉基因玉米的土地,破壞濕地和不同類型保護區的土地,這項協議將摧毀我們,」他說道。

據報導,阿根廷政府已將與中國簽署豬肉投資與生產合作備忘錄的時間推遲到11月,理由是該計劃遭到環保主義者的抗議。

這份如今被當地人稱為「生豬協議」所引發的爭議源自阿根廷外交部今年7月6日發佈的一份有關該國外交部長索拉(Felipe Solá)和中國商務部長鐘山通電話的新聞稿。文章稱,兩國已就合作投資生豬生產項目取得進展。

但這篇文章卻引起了阿根廷環保組織的關注,他們注意到,新聞稿中提及阿根廷的生豬產量將在四年內達到900萬噸,這將是2019年阿根廷63萬噸生豬產量的14倍多。

七月下旬,數十名阿根廷的記者、律師、藝術家及環保人士便網路上發起聯署文章《我們不想成為中國的養豬場或新的流行病工廠》,在社交媒體上受到廣泛轉發。作者稱,由於牲畜需要使用多種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來預防疾病,如果協議簽署,阿根廷的養豬場將成為「病毒的溫床」。此外,飼餵動物的轉基因穀物也將佔領大片土地。 (相關報導: 中國擬砸千億在阿根廷養豬,遭當地近40萬人連署反對:拒絕成為中國豬肉供應國! 更多文章

在線請願網站上,其中一份請願書已獲得13萬人支持。
線上請願網站上,其中一份請願書已獲得13萬人支持。(BBC中文網)

七月底,阿根廷政府在官網上將豬肉產量數字從900萬噸改為90萬噸。當地媒體援引官員的話說,這是由於一個「非本意的錯誤」。儘管數字下調,但仍有相當多的本地民眾對此表示反對,線上請願網站Change.org上要求停止與中國合作的兩份請願書共計收到了超過20萬網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