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地震帶來傷亡,綠藍政治人物難得休兵一天,平常言語交鋒互不相讓的總統蔡英文和花蓮縣長傅崑萁一起巡視災情;當然這並非真的和解而是一種表態,然而,為何平時無法抑止的狼性凶狠本能,現在卻能克制,最主要的原因是,重大天災釀成的悲劇凝聚了巨大的公民能量,沒有任何政治力量敢攖其鋒,政治人物終於必須表現出一點文明素養。然而,當平常公民力量總是酣睡的時刻呢?
要本質上競爭的政黨和解或不敵對,當然失之天真,然而,當政策競爭竟演化成生死之爭,將政黨對手視為敵對勢力,可別小看這件事,這有可能讓民主難以存活或面臨危險,台灣最喜歡引用的美國政治,可能就是殷鑑。
民主如何死亡 美國成負面典範
對美國自由派學界或輿論界而言,川普的當選已不只是總統個人施政的問題而己,而是民主的重大危機,知名的學者兼評論者Timothy Snyder出版了小冊子「論暴政」(On Tyranny),要大家記取20世紀的幾大重要教訓,因為暴政重現並非不可能;美國哈佛教授Steven Levitsky及Daniel Ziblatt 合寫的《民主是怎麼死的》(How Democracies Die)更是直指美國已在兩個關鍵時刻發生重大失誤,第一是原該把關的政黨未把關,選出有獨裁潛力的川普;但是美國的政治制度難道不能制衡川普?作者認為,制度無法自行,必須靠背後的政治文化維繫,不巧的是,此時正是美國政治文化最脆弱的時刻,極端的政黨對立,已讓美國政治向來賴以維繫的寬容及節制美德蕩然無存,兩個負面因素加總,已足以讓政治學者開始敲警鐘了!
靠選舉當選的政客也可能獨裁
《民主是怎麼死的》一書作者以過去對威權或獨裁國家的研究作為借鏡,該書強調的案例並非政變等非常清楚的民主之死,而是經由選舉當選的政客或政黨,逐步的侵蝕民主,他以球賽為例,這些經由選舉選出的獨裁者一開始通常是攻擊裁判,也就是司法或媒體,等到這些社會的仲裁機制被消音或收編,接下來就順理成章的打擊對手,讓競爭者無立足之地,無論是德國希特勒、義大利莫索里尼、委內瑞拉的查維茲或祕魯的藤森,現在的普丁或土耳其的艾爾多安,採取的都是同一模式;比較特別的是,作者強調這些有獨裁傾向的個人本來是邊緣化的局外人,但既有的主流政黨在拉攏次要歒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策略考量下與魔鬼交易,結果引狼入室,獨裁者先架空政黨、再掏空國家制度,民主制度就此死亡;川普也被列為這流人物,共和黨未能齊心協力防堵他,美國的政治制度能否牽制川普,已是自由世界的重大關注所在。 (相關報導: 「要讓國民黨再輸一次」 洪耀福:反改革力量才會死心 | 更多文章 )
台灣民主危機來自主流政黨 非異端政客
台灣也不乏從局外人異軍突起的政治人物,柯文哲正是,然而,和兩黨的惡質對立相較之下,他反而訴求跨越藍綠,這是他和歐美民粹政治人物較不同之處;台灣政治的特殊之處是,激烈化或民粹化,並非始自局外人,而是從主流政黨開始,換句話說,當政黨成為激烈對立的推動者時,台灣政治要走向惡質或威權,已少了第一個把關機制;另一個值得憂心之處是,民進黨政府即使未攻擊裁判或中介者,但裁判(如北檢在馬英九案或雄檢在慶富案)的公正性卻一再受到質疑;此外,當剛就任的監委陳師孟開始攻擊司法時,為台灣把守最後一關的裁判,也已經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