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蘭觀點: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的矛盾,不是電影而是日常

「伊斯蘭教徒與印度教徒之間的猜忌、矛盾與衝突,拉吉普特家族的火烈、遷徙與改宗,超越種族與宗教乃至跨國結合而成的『多元成家』,各種具有故事價值的題材與元素,全都在筆者與拉納家族、葛洛維家族之間,以現在進行式的日常發生著。」圖為作者丈夫在印度結識的印度教徒、在錫克廟前購買供品的葛老爹。(作者拍攝提供)

原本預定2017年12月1日在全球同步上映的印度史詩電影《帕德瑪瓦特》(Padmavati) ,描述中古世紀的穆斯林君主愛上印度教徒王后的故事;身為寶萊塢電影迷之一的筆者,當時人在倫敦,也在倫敦的戲院裡看到預告片了,原本非常期待可以與印度本地同時觀影,畢竟,台灣戲院絕少有與印度同步上映的機會,至少,目前為止沒有。

未料,該片在印度國內引起極大爭議,尤其,自古以捍衛君主聞名、屬於印度種姓第二階級-剎帝利-的「拉吉普特」組成的(Rajput)激進組織,以保護印度王后名譽為由,發動大規模示威,甚至一狀告上法院,要求戲院禁演,導致印度片商緊急宣布該片無限期延後上映;無法如期在倫敦看到該片上映,對筆者而言,真是一大遺憾。

20180206-作者在倫敦電影院時,《帕德瑪瓦特》預告原名為《Padmavati》。(作者拍攝提供)
作者在倫敦電影院時,《帕德瑪瓦特》預告原名為《Padmavati》。(作者拍攝提供)

整整兩個月後的2018年元月底,總算等到印度最高法院以保護藝術創作自由之名,判准電影上映的消息;而片商為了降低極端團體借題發揮的議論,也將以女主角為名的片名改為《Padmaavat》,藉此強調本劇是「史詩改編」,而非真實故事。

雖然,當時筆者早已回到台灣,要再等到台灣片商買進該片、在台灣的大螢幕上觀賞這部史詩電影,將不知要等到何時,但至少已經開始有了期待。

20180206-該片經印度最高法院判准上映後,《帕德瑪瓦特》(Padmavati) 改名為《Padmaavat》。(作者拍攝取自電影官網)
該片經印度最高法院判准上映後,《帕德瑪瓦特》(Padmavati) 改名為《Padmaavat》。(作者拍攝取自電影官網)

不過,即使印度最高法院已經判准上映,但在印度拉賈斯坦這個「拉吉普特」人口為數眾多的省邦,依舊無法上映,可以想見,上至省邦政府、下至播映的戲院,大家都不想承擔該片上映後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在印度引起印度教徒的抗議,在伊斯蘭國家-馬來西亞,卻也因為涉及伊斯蘭敏感話題,而慘遭禁演的命運;一部電影搞到印度教徒抗議、伊斯蘭教徒也不滿,這應該是導演始料未及的,如此下場,是否會影響後輩電影藝術創作者的企圖,誰也不知道,不過,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愛恨情仇,由來已久,還真是有說不完的故事,即使至今,也以現代進行式的方式,在筆者眼前活生生上演。

筆者的先生-拉納阿敏,是1947年印巴分治時,從印度移民到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第二代,他的姓氏-拉納,在古老印度的種姓制度裡,正是拉吉普特家族的分支之。

這於是,筆者與阿敏有了如下對話:「你們真的是*拉吉普特*家族嗎?大家都知道,印度歷史上的拉吉普特家族,以驍勇善戰聞名,榮譽至高,面對戰敗,甚至是寧願以火殉身的, 怎麼你們拉納這個支族會信了伊斯蘭?你要不要去追蹤一下你們的家族史?當初是怎樣的一個歷史背景 ?到底是哪個祖先開始接受伊斯蘭的? 在當時不會被其他的拉吉普特家族鄙視嗎?」

拉納阿敏答不出筆者所提的歷史問題,只從宗教角度、答非所問地說:「伊斯蘭講究公平,人人平等, 不管你是黑的白的,大家都一樣, 這是很好的宗教啊.......」 (相關報導: 亞瑟蘭觀點:川普凍結巴基斯坦金援,能治雙頭蛇政治謀算嗎? 更多文章

事實上,由於零售生意需要,在巴基斯坦出生、長大的阿敏,經常往來印度,若是一般人,早就去尋根、拜訪先祖家鄉了,尤其,阿敏父親的出生地,距離首都新德里不過三~四個小時的車程而已,然而,阿敏卻至今不敢前往尋根、沒有勇氣去挖掘自己的家族歷史;但見,他語氣不無恐懼地說著:「不能去啦!妳不知道啦!會被攔查,會惹來麻煩的!」這是在印度可以自由來去、可以隨興旅行於印度各個城市的台灣人,無法理解的揪結與民族夙怨,以至於,就連我也至今無緣造訪,只知那個城市目前住的是同樣以驍勇善戰聞名的錫克教徒為主的旁遮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