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年的整理、研究及編撰,雲林縣政府委託台南藝術大學盧泰康教授及日本東京大學合作,《重返古笨港—雲林北港出土文物 臺灣與日本合作研究》專書終於付梓,30日上午於北港文化中心舉辦新書發表會,見證雲林對於歷史文化努力的碩果。
雲林縣北港鎮是臺灣古地名「笨港」的所在地,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林永村先生從1981年起就和一群文史工作者在北港溪的兩岸蒐集古文物,1991年北港朝天宮後側的北港鎮第二公有零售市場改建時,發現不少先民使用過的陶瓷器、瓦片、古幣等文物。林永村先生希望透過捐贈,讓古文物可以留在北港永久保存,見證北港在臺灣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價值。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特別感謝林永村老師,不僅長期致力於北港在地文化的保存,更無私的將多年來用心蒐集珍藏的兩萬六千片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標本,全數捐贈給雲林縣政府,他對家鄉的熱愛及為家鄉的奉獻精神,令人感佩!也感謝他對縣府團隊的信任,將這批文物標本交給縣府保存與研究,我們也不負所托完成這套《重返古笨港》專書。
台南藝術大學盧泰康教授表示,這批標本經過臺、日雙方學者詳實精細的測量、繪圖、攝影與研究,反映古笨港在清代的貿易與交流情況,也揭示先民的生活樣貌、審美品味與物質文化等多重面向。專書分上、下兩冊,上冊「遺物編」涵蓋了各類瓷器、陶器、磚瓦、糖漏、骨貝類、金屬器、木器等基礎資料,下冊「研究編」則收錄臺灣與日本學者們的相關研究論文。專書內容皆為中、日文雙語呈現,不僅是跨國學術合作成果,也是對古笨港歷史篇章的重要補充。 (相關報導: 王俊傑‧黃建宏專文(下):從實驗、鄉土到主體性 | 更多文章 )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這批珍貴的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經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與日本東京大學的國際學術合作,進行了完整記錄整理與分析研究,為古笨港歷史篇章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文物研究是一項相當艱鉅的任務,在盧泰康教授的促成下,很榮幸邀請到來自日本的考古與文物專家參與共同研究,並高度肯定這批古物對北港歷史脈絡梳理的重要性,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熱情貢獻,使得這本書的品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雲縣府要向所有參與這本書籍編撰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