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考量國防資源有限將全力發展「不對稱」戰力,同時在「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建軍指導轉變下,國防部評估將陸軍現有460輛美製M60A3進行性能提升較符合台海未來防衛作戰需求,陸軍原計畫向美採購百輛M1A2戰車的採購案因而生變,遭國防部擱置暫緩。但據了解,陸軍高層仍認為採購M1A2戰車做為陸軍新一代主戰車有其必要性,希望改以減量採購的方式,繼續向國防部爭取相關軍購預算。
軍方內部對於M1A2戰車是否符合陸軍作戰需求和「不對稱」建軍原則一直存在爭議,國防部高層考量陸軍主戰車未來角色在於「灘岸殲敵」,同時參酌美軍評估M1A2戰車在台海防衛作戰中恐難發揮戰力等建議,加上有意透過M60A3性能提升案強化國防自主,並累積未來戰車國造能量,最後才決定暫緩陸軍原訂在2018年提出的M1A2戰車採購案。
M60A3火力升級仍為舊型戰車 軍官:國人心理上會產生質疑
據了解,陸軍內部對於採購M1A2戰車做為新一代主力戰車的目標,最後卻改由M60A3性能提升案取代,多少感到失望,有陸軍將領認為,壽期已達30年的M60A3戰車,經性能提升後無論是火力、裝甲防護和機動力雖能有所提升,短期內也能滿足作戰需求,但若10年或20年後陸軍還是繼續使用這型上一代戰車,未能看到陸軍有新一代戰車服役,國人在心理上對陸軍戰力恐怕也會產生質疑。
這名將領認為,採購武器裝備當然要優先滿足作戰需求,但武器裝備的新舊和優劣也會影響心防和信心等無形戰力,國軍若能獲得性能強大的新式武器,對官兵和國人在心理上會對自己的國防能力有較高的信心。
因而陸軍內部還是有持續爭取採購M1A2戰車的聲音,希望改以先減半或更少數量採購的方式,在M60A3進行性能提升的同時,陸軍能同步先向美採購少量的M1A2戰車,用以汰換部分M60A3和服役也有20年的CM11和自行改裝的CM12戰車,讓陸軍至少能向新一代戰車跨進一步;至於攻擊直升機的數量,以現有阿帕契直升機和眼鏡蛇直升機已能滿足作戰需求,陸軍則沒有再增購的規劃。
M1A2於台灣地形機動性大減 美軍:恐怕不符合國軍防衛作戰需求
陸軍曾在2016年針對換裝第三代戰車進行專案評估,除對美採購M1A2戰車的方案外,另外還有國內自行研發和性能提升,希望三個方向同步進行,以補足換裝數量需求,當時擔任陸軍司令的邱國正已向國防部進行專案報告,經國防部同意後,陸軍司令部隨後核定將採這三個方向同步進行第三代戰車的換裝。
陸軍決定對美採購兩個營數量的M1A2戰車,原在2016年專案評估時已定案,並規畫預算期程預計在2018年建案採購;陸軍司令由王信龍接任後,全案方向未變,只等美方提供發價書報價,陸軍內部原本評估獲得M1A2的機會相當樂觀。
不過2017年美軍訪問團在觀摩國軍「漢光33號」電腦兵棋推演過程後,針對國軍希望將主力戰車換裝為戰力更強的M1A2戰車問題,美軍官員則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在共軍空中兵力威脅下,國軍若無法取得空優,屬於重型坦克的M1A2戰車,恐怕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加上台灣海島崎嶇破碎地形,不同於美軍過去在波灣戰爭中得以充分發揮M1A2戰車性能的沙漠地形,反而會讓M1A2的機動性大減,並向國軍直言M1A2戰車恐怕不符合國軍的防衛作戰需求。 (相關報導: 陸軍主戰車轉向M60A3性能提升案,軍方:為累積戰車國造能量 | 更多文章 )

對於美方建議,國防部後來重新評估和檢討這項採購案,加上參謀本部在去年漢光演習後提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建軍指導,有高階將領認為國軍戰車未來的假想敵目標,是共軍空降戰車或登陸上來的輕型裝甲兩棲登陸車,而非必須從港口下卸的共軍96式或99式等重型坦克,若要發展不對稱戰力,就不該再以「戰車打戰車」的思維採購M1A2戰車,在國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優先採取M60A3性能提升方案,陸軍原規劃在2018年提出M1A2戰車的採購案也因而遭國防部暫緩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