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國內爆發大規模本土疫情,雙北成為重災區,外界質疑與疫調不夠周延有關。傳染病防治網台北區副指揮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副總院長璩大成2日指出,北市爆發疫情時,團隊認知到過去習慣的傳統疫調已無法應付當前的狀況,改採重點式的「精準疫調」,才成功化解疫情海嘯帶來的危機,呼籲外界勿再指疫調不實。
針對所謂「疫調不實」,璩大成2日出衛福部疾管署舉辦的「感染管制與防治策略研討會」時表示,根據自己過往疫調經驗,要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個不認識的人,可能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如長官詢問「他坐哪班飛機?」能回答出來,但又被問到「他坐第幾排?」可能就答不上來。
璩大成說明,傳統疫調查作法源於肺結核流行期間,光是閱讀1份手寫版疫調就需要3至5分鐘,填寫表單更是相當耗時。他並以台北市過去的疫調經驗為例,指出過去1位同仁每天僅能做3個人的疫調,若1天要做30個人的疫調,「那就毀了」。
璩大成強調,疫調的重點在於找出可能傳染源,並阻斷後續可能的傳染鏈。因此,疫調的「人地時事物」優先順序會是「時、人、地」;至於確診者做了哪些事、用了什麼東西,相對不那麼重要。
璩大成認為,當疫情來勢洶洶,「快」就是疫調的首要關鍵。他說明,在眾多的疫調手稿中,找出最重要的資訊,如聯繫確診者的接觸者,只要接觸者願意出來篩檢,就派車去接送;透過各單位緊密合作,北市府確立了擴大篩檢、熱區圍堵等防疫作法,精準疫調的戰略布局也逐漸成形。 (相關報導: 高端疫苗僅印尼認證 民眾黨諷陳時中如「最佳業務」:讓接種者淪韭菜 | 更多文章 )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