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多卻爾出版第一本根據《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寫成的《莎士比亞的星際大戰:曙光已然乍現》(暫譯, William Shakespeare's Star Wars: Verily, a New Hope)。作品獲得星戰迷與莎翁迷同步好評,並登上《紐約時報》(NYT)暢銷書榜。
(黑武士達斯維達(Darth Vader)也戴上伊麗莎白時代的襞襟(ruff))
《星際大戰》與莎劇的跨時代共鳴
天行者路克手持風暴兵頭盔(Quirk Books)
[Luke, holding stormtrooper helmet.] Alas, poor stormtrooper, I knew ye not,yet have I taken both uniform and lifeFrom thee. What manner of a man wert thou?- William Shakespeare's Star Wars: Verily, A New Hope
他描述自己在2012年夏天讀了費城出版社「Quirk Books」出版的《傲慢與偏見與殭屍》(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與朋友重看《星際大戰》三部曲,並在一個莎士比亞節慶活動看見一齣《溫莎的風流婦人》(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莎劇的現代改編版以後,逐漸形成這個融合莎士比亞與《星際大戰》的想法。
《莎士比亞的星際大戰》首部曲內頁(Quirk Books)
多卻爾表示,《星際大戰》與莎士比亞在許多主題上相當相容。像是李爾王(King Lear)與達斯維達(Darth Vader)這樣有力的悲劇性角色,路克(Luke)與莉亞(Leia)也帶有莎劇中許多尋找自己天命的年輕人的影子。還有成對的配角搭檔,如哈姆雷特(Hamlet)的兒時朋友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特(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和機器人C3PO與R2-D2。
即使安納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與艾米達拉女王帕米(Padmé Amidala)不得善終的戀情,令人想起《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多切爾認為兩人的愛情故事與恰恰賓克斯(Jar Jar Binks, 獲得許多粉絲負評的前傳角色),都讓莎劇版的前傳三部曲更加難寫,「我得試著讓這些情節更具說服力......但從某些角度來說,前傳有些像是莎士比亞的歷史劇。有許多政治上的交鋒,與人物行動的動機要解釋。」
在《星際大戰》七部曲《STAR WARS: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上映前,多切爾也獻作一首十四行詩。目前還未傳出《莎士比亞的星際大戰》第7部曲的確切消息,但多切爾在訪問中表示,改編《STAR WARS:原力覺醒》是「絕對有可能的」。
(相關報導:莎翁作品角色性格多元 原生家庭背景更具話題|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