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粉絲是真人or殭屍?《紐約時報》揭露「粉絲工廠」出售假帳號 中國官媒新華社也是大客戶

《紐約時報》踢爆德沃米公司竊取真人個資製作假帳戶出售,而不少知名人士都砸錢買粉絲數(AP)

隨著社群媒體對輿論和商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使用者花錢購買粉絲以爭取曝光和增添知名度的行為已蔚為風潮,使得販賣粉絲營利的產業也應運而生。《紐約時報》27日揭露一間名為德沃米的公司,不但販賣大量「機器人粉絲」給客戶,更涉嫌竊取社群媒體真實用戶的身分,讓帳戶能夠以假亂真。德沃米否認販賣假帳戶和盜取他人個資的指控,紐約州檢察總長施奈德曼表示將對德沃米展開調查。

機器人帳戶起價10美元 讚數、轉推都能買

根據德沃米(Devumi)官網公告的價目表,顧客只要花費10美元(約新台幣290元),便可買到至少500名推特(Twitter)粉絲,每次最多能購買25萬名粉絲。德沃米也提供購買「讚」和「轉推」,以及 YouTube影片瀏覽次數、SoundCloud、Pinterest粉絲數等橫跨各平台的服務項目。

此外,德沃米更販售「自動互動」(Auto Engagements)服務,強調消費者的每則推文都能立即、自動獲得來自真實用戶的讚和轉推。德沃米宣稱,為消費者增加的粉絲將會如想像中「真實且活躍」。根據商業紀錄,德沃米已協助超過20萬名企業家、名人、音樂家等族群增加曝光度及發揮影響力。

不過《紐約時報》踢爆這些看似「真實」的粉絲,其實是德沃米大規模竊取真人資訊後,再利用程式控制,能夠自動轉推、發文的機器人帳戶。《紐約時報》估計德沃米擁有至少350萬個機器人帳戶,其中有超過55000個帳戶挪用真實推特用戶的姓名、大頭貼等個人資訊,其中還有未成年用戶的個資。數名受訪者向《紐約時報》控訴,他們的帳戶資訊和大頭貼被複製,讓這些機器人帳戶看起來更具真實性。

美國女孩瑞奇利(Jessica Rychly)2年前還是17歲時,發現自己的「副本」帳戶,被用於轉推印尼文貼文,或是推廣位於迦納的廣播電台內容,甚至色情片的帳戶。瑞奇利說:「我不想要我的名字或照片被連結到那個帳戶……我無法想像有人會花錢買下它,這件事太可怕了。」每個如同「假瑞奇利」的「高品質」帳戶每次售價美金2分,會重複賣給約2000個顧客,可為德沃米賺進約30美元。

粉絲多講話就大聲 誰在購買粉絲?

在社群媒體上,粉絲數量多寡代表擁有影響輿論的網路聲量,甚至帶來贊助、工作機會等商業利益。對某些意見領袖(influencers)而言,能夠觸及到越多人,他們能賺到的錢就越多,媒合公司Captiv8的資料顯示,擁有100萬粉絲的網紅所宣傳的推文,價值可達2萬美元。德沃米絕大多數的客戶會在社群媒體上自我行銷,或是販售產品和服務。 (相關報導: 因應超嚴格歐盟個資法 臉書首度公布隱私政策原則:用戶可選擇分享資訊對象 更多文章

根據《紐約時報》調查,許多名人,包括戴爾電腦創辦人、億萬富翁戴爾(Michael Dell)、美式足球明星、好萊塢演員都曾向德沃米購買粉絲。德沃米的客戶橫跨政治光譜,從自由派名嘴到極右翼網站「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的記者,甚至包括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無論立場如何,都要仰賴粉絲數打贏網路輿論戰。民主黨名嘴羅森(Hilary Rosen)在2年間向德沃米下單數十次,購買超過50萬名粉絲。